2008年4月底,星巴克第二季度财务数据出炉,让人非常失望。与2007年同期相比,这个季度营收只有17.8亿美元,下跌了26%,利润只有10.9亿美元,下滑了28%。更恐怖的是,星巴克的同店销售额史无前例地呈现了下滑态势。
怎么形容这些数字带给我们的震惊都不为过。在过去的16年中,同店销售额年增长率至少为5%,如今这低迷的表现,几乎让人窒息。在报告电话会议中,我甚至有点儿精神分裂。一方面,我在承诺星巴克的复兴,另一方面,数据好像预示着星巴克正走向慢性死亡的道路。
一家价值100亿美元的全球性公司,怎么会走到这一地步?这不是因为星巴克从未在其核心业务上投资,恰恰相反,公司领导在早期就颇有远见地在人员培训、制作流程和设备上大力投资,这是我们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有些东西(如门店的技术),已经落后于时代了。
咖啡革命与技术革命
“每名咖啡师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一张悬挂在我们西雅图支持中心大厅的海报上这样写道。这是真的。在每家不同的门店中,都会有一个人负责寻找伙伴们的共同点,有一个人要为创造令人舒适且温馨的宜人环境作出贡献,这个人就是门店经理。
星巴克最好的门店经理是集教练、老板、营销人员、企业家、会计师、社区联络员和商人等角色于一身的人。他们乐观、善于解决问题,是有着创造能力和分析能力的门店经营者;他们能调动激情、开启智慧,从而提高门店销售额、伙伴忠诚度和门店利润。最好的经理凡事亲力亲为,将门店当作自己的财产来对待。
管理门店的挑战,不亚于表演一场魔术。我们都意识到,公司的门店经理是星巴克最有影响力的人,因为他们打造了星巴克的体验。然而,我们却没有帮助他们成为最好的管理者。
2008年夏天,克里夫在美国旅行,他四处考察星巴克的门店,会见区域经理和门店经理,意识到星巴克门店运营的不足。克里夫向我指出,我们许多伙伴虽然充满热情,却缺乏经营技巧和相应的工具。对进货量毫无规划,地板和桌子往往很脏,陈列的食品随着时间流逝而逐渐变质。
我们还观察到,有的门店过于浪费,大量的咖啡被倒掉,点心常常不是脱销就是积压,这导致了销售额的损失和产品的浪费。当克里夫走进门店时,他总能看见伙伴们手忙脚乱、跑来跑去,但不知何故,长长的队伍和等待被蓄满的空杯子,似乎暗示着我们还不够努力。这表明,我们的努力和产出之间严重脱节。
服务的速度是星巴克价值理念中很重要的内容,即使顾客打算只在这里坐一会儿。在这方面,克里夫相信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也必须做得更好。为了让品牌营销取得最大的成功,星巴克需要一个更加严格规范的运营机制,以最大限度地发掘我们的赢利潜力。
我们挖掘得越深,发现的问题就越多。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落后的技术。2008年,作为一家大公司,我们的区域经理在旅途中甚至连上网都很难,很多人利用个人的电子邮箱或者拖着笨重的电脑到处奔走。
安置在每家门店的台式机太笨重、太破旧了,一些年轻的伙伴都不会认为它是一台电脑。2008年时,它竟然还无法上网,也无法运行如电子表格、Word和PPT等基本软件。
简而言之,一家星巴克门店相当于一家年收入100万美元的企业,但它拥有的技术应用能力还不如一部苹果iPhone。我们门店的销售系统,也称为电子收银机,是在古老的微软DOS平台上运行的,而微软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经淘汰了这项技术。
更糟糕的是,我们的伙伴们曾提出过这个问题,但我们却没有理会。它既让我们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又令我们处于尴尬的境地。星巴克也许已经开始了咖啡革命,但是当技术革命来临时,却没能及时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