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世界也许和Facebook没任何关系,因为简言之,真实世界的发展没它那么快。”一句来自电影《社交网络》的原型《Facebook:关于性、金钱、天才和背叛》书中的话,完美地诠释了互联网上又一个史诗般失败故事的到来。
北京时间6月30日凌晨,曾被默多克新闻集团以5.8亿美元买下的MySpace被以3,500万美金的低价卖给了一个互联网媒体和广告公司Specific Media,新闻集团保留不到5%股份。Myspace市值缩水5.4亿美元,约94%,而Specific Media收购MySpace的价格,仅相当于新闻集团当初收购价格的6%。
另一个来凑热闹的,是因为扮演《社交网络》Facebook创始人之一Sean Parker的美国歌手、流行组合“超级男孩”主唱、“小甜甜”布兰妮的前任男友贾斯汀·汀布莱克。他将在新MySpace中占有少数股份,并担当创意战略重任。
2006至2009年间,MySpace曾聚集全球数百万网民,最风光时估值一度达到了20亿美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默多克当年的出手不曾被《商业周刊》称为是史上最成功收购案之一吗?当我们还在大洋彼岸睁着惺忪朦胧的双眼,硅谷却本是一个将商业故事讲得很哲学的地方:它的重心是一项持续进行着的战斗,创造和毁灭的交替速度在这里变成闪电,但是如果没有斗争和对立,世界就会消亡——停滞或毁灭。
如果没有Facebook在虚拟世界的高速发展,MySpace不会在真实世界中跌盘得这么厉害。而在我看来,与其讨论MySpace“究竟犯了些什么错”,还不如来讨论一下Facebook何以能“试错”成功来得实在。
关于这个常常让创业公司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问题,帮助马克创建Facebook的肖恩。帕克有一些精到的论述,某种意义上,他甚至可能是比马克本人更适合谈论它的人。肖恩是硅谷的一个超级英雄,他白天是蝙蝠侠布鲁斯。韦恩,穿梭在CEO们和企业家们之间;晚上却是身披斗篷的斗士,努力改变这个世界。他曾以看似相当惊人的方式折腾出了美国历史上两个大型互联网公司:一个是在美国数字音乐版权史上倒腾出了一场大革命的免费在线音乐服务Napster;另一个则是可供用户长期自行修复的在线业务名片系统Plaxo;而Facebook是他的第三个“大东西”。
肖恩认为:第一,社交网络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这需要眼光长远的谋略,意思是说:Facebook最初就将目标人群锁定为大学生而非像MySpace那样随便什么人都可以上,“最初,除了我们三四个创始人之外,几乎没人相信我们可以通过占领(大学生)这个缝隙市场,迎着社交网络巨头的挑战,逐渐发展壮大,最终主宰这个市场”;第二,MySpace没有管好自己的产品研发,这基本源于糟糕的设计,而这些残破的应用沿用多年也未见改观,或者它过于相信普通网民能够自行设计出具有美学吸引力的主页,这是MySpace过于自由的一个表现。
换句话说,从很多方面看来,MySpace都像一个处于青春期的Facebook:叛逆、大胆,甚至有些愚蠢。为了迎合用户它允许后者自主制定规则,并迅速获得青少年和一些年轻人的追捧,不幸的是我们都会长大,需要一些更有管理但仍不失趣味的场所,于是它失去宠爱,Facebook时代来临。
中国网友曾戏谑地称Facebook为“非死不可”,而这正是科技世界的真理。就在MySpace被收购消息确定的前一天,谷歌刚刚推出了在线社交服务项目Google+,这标志着Facebook将与一个庞然大物正面交战。但我认为更有可能的是,Facebook会死于从另外一条道路上杀进的野蛮人,就像Facebook当年绕过了Google的搜索却取得了最高荣誉一样。
就在MySpace被贱卖的消息公布后,美国一个著名的科技记者收到了一封电子邮件,这封邮件来自一位匿名的MySpace员工,他通过Google Document建立了一个名叫“The real MySpace stories”的文档,呼吁在因为MySpace被收购之后可能遭致裁员的员工们集体创作一本书。
我看到了这些富有煽动力的文字:“升升降降的MySpace将成为未来几年最有趣的高科技故事之一,没有人比每天在这个公司工作的人更清楚事情是如何一步步变糟糕的。我们将告诉你我们的故事,以帮助确定这样的事情不会再发生。这不是来自新闻集团高管、分析师或其它左右手——而是MySpace员工的真实故事。好、坏、丑,我们将告诉这一切。而此书最后获得的任何利润将捐赠给非营利组织,企业家教育,以及提供给Myspace校友新企业以资金支持的新风险投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