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张瑞敏已步入花甲,而由他一手缔造的“海尔集团”正向而立之年迈进。
在过去的30多年里,张瑞敏带领海尔集团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诸多机遇,将一个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知名品牌。
“一个国家没有世界名牌,就很难跻身世界民族之林,海尔愿做一个先行者。”张瑞敏说。
1984年的新厂长
1984年,张瑞敏成为当年海尔冰箱厂的第四位由上级派遣的新厂长。
与当年许多带有国有或集体性质企业,突然被上级组织派来一位担起“改革企业、扭转困局”重任的年轻人一样,张瑞敏当年进入海尔冰箱厂时,对于企业未来发展到底能走多远并不清楚,800多名冰箱厂的员工们对于这位时年34岁的年轻人也充满不信任。
“他来了之后,话并不多,整天就在工厂里面到处看,时不时还会拿出笔记点什么东西。不到一个月,张厂长就颁布了工厂13条规定。甚至还包括禁止随地大小便开始。”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员工至今回忆起张瑞敏来,还印象深刻。他指出,张瑞敏当年推出那些规定并不是从书本上抄来的,而是工厂普遍存在、亟待改变的细节,可以改进和落实的空间很大。
故事的高潮并非13条规定,而是在一年之后,张瑞敏在逐步掌握了对工厂的熟悉度和控制权后,无意间开创了中国企业管理史上的第一个“神话”——大锤砸冰箱。
当年,张瑞敏的一位朋友要买冰箱,在工厂里去挑,找了很多台都有毛病,最后勉强拉走一台。朋友走后,张瑞敏立即派人把库房里的400多台冰箱全部检查了一遍,发现共有76台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冰箱。随后,张将工厂的所有职工叫到车间,问大家怎么办?多数人提出,也不影响使用,便宜点儿处理给职工算了。张瑞敏当时反应是:“要是将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台这样的冰箱。”随后,张瑞敏宣布这些冰箱要全部砸掉,并抡起大锤亲手砸下第一锤。
此后的一个多月里,张瑞敏发动和召开了一个又一个会议,讨论的主题非常集中:“如何从我做起,提高产品质量”,三年以后,海尔人捧回了我国冰箱行业的第一块国家质量金奖。20年后的2004年,海尔从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成为中国家电业首个销售规模突破千亿元的集团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