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 码:
  •  
另类投资大师“盯上”中国 唱空...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0-12-14
“他们是一群不道德的人,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利用别人的失误来大发横财。”这是在金融危机时期对冲基金留下的“臭名”。目前,从索罗斯到保尔森,这些对冲基金正觊觎中国。

当然,“盯上”中国的也有价值投资者,包括巴菲特和安东尼·波顿。其中有人获利匪浅,有人马前失蹄。他们投资中国的路线是什么样的呢?选择标的的视角是否能给我们以参考?

最佳窗口:香港

与A股稀缺的QFII额度和人民币管制相比,香港的金融市场更加开放,也是国外对冲基金进军中国的最佳窗口。

“对冲基金进入香港通常有两种方式。”上海锦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干跃忠对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表示,一种是直接在香港成立办事处,并向香港证监会申请资产管理牌照;另一种则依靠某一家香港券商账户投资港股。

2010年4月,被《泰晤士报》评为全球十大投资传奇人物的安东尼·波顿移居香港,随后正式推出富达中国特殊情况基金。波顿表示,要在结束投资生涯前,“再赌一把中国股市”。除了直接投资港股外,他还通过QFII经纪购买股票挂钩票据(ELN)来投资内地的A、B股。

2010年11月8日,索罗斯在香港设立的对冲基金公司SFMHK Management Ltd正式开业。索罗斯为此从纽约调遣两名基金经理James Chang和戴霁昕赴港坐镇。前者曾任老虎基金的亚洲分支董事总经理,去年11月受聘于索罗斯基金公司。戴霁昕则为华裔背景,跟随索罗斯工作已有9年。索罗斯此次入港带来了80亿~90亿美元的资金。

此外,2010年11月30日,全球最大的上市对冲基金公司GLG Partners扎根香港。GLG驻伦敦的执行董事Pierre Lagrange表示,香港办事处将作为该对冲基金集团在亚洲区的中心,将会逐步建立交易员及分析员团队。GLG将从欧、美市场调派交易员及分析员来港。

紧随其后,保尔森对冲基金公司今年2月21日获得香港证监会发放的第一类牌照,获准在香港销售自己和其他公司的基金,并从事经纪业务。

干跃忠表示,对于大型对冲基金公司而言,直接设立办事处的成本比挂靠券商账户要低。“规模大,开设办事处边际成本是降低的。”

与其说国际对冲基金大规模“进军”香港,不如说它们是“卷土重来”。2007年前对冲基金在香港有过一轮大的发展,一些规模达数百亿美元的对冲基金如Citadel、Highbridge、Stark和D.E.Shaw等都曾经在香港开设过分支机构。2008年金融危机后,这些分支机构或倒闭或规模大幅缩减。

根据全球对冲基金行业分析机构Hedge Fund Research(HFR)的报告,投资到新兴市场的对冲基金资产去年第四季度增长近100亿美元,总规模达到1140亿美元,直逼2007年巅峰。

投资标的:从中概股到PE

从投资标的来看,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港股、B股,甚至到PE投资,都不乏投资大师们的身影。

早在2002年,巴菲特以每股1.65港元先后出资4.88亿美元,购入中石油H股13%的股票成为其第三大股东。2007年7月开始抛售,从中获利35亿美元后抽身。

2008年9月,巴菲特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认购2.25亿股比亚迪股份,本次交易价格总金额约为18亿港元。比亚迪总裁王传福近日则向媒体透露,巴菲特目前对比亚迪的投资额为2亿美元,截至目前所持股份未有减持。

截至4月30日,安东尼·波顿的富达中国特殊情况基金持有的前十大股票包括中国联通、汇丰控股、腾讯、招金矿业、国美电器、霸王国际、华晨汽车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