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00981.HK)目前正陷入一场内部权力的角逐之中。但无论大股东能否借机强化控制力,还是总裁王宁国的职位安稳如初,中芯国际短期内都可能无法回避一场潜在的危机。
此次危机之前,中芯国际已经历过一番痛苦的静悄悄的变革。本报获得的一份辞职员工列表显示,过去6到9个月间,多达91名核心员工辞职而去。
名单显示,91名员工,大多是45级,在中芯国际体系里大约等于副处长,即类总监级别,其中工作6年以上的超过60人。
91名副处长以上高层管理者中,包括中芯8英寸厂总负责人陈平人、上海12英寸厂长郑文华、天津8英寸厂长林大成、武汉12英寸厂厂长陈进财、北京12英寸厂厂长程蒙召、成都厂厂长衣冠君、深圳厂负责人邓觉为,这相当于在过去6到9个月内,中芯大陆所有生产基地高管均发生过流失。此外,中芯TD负责人陈一浸也已离开。
截至目前,中芯运营体制显然不乐观,甚至出现危险征兆:2010年,最核心的客户之一博通曾将中芯列为全球4家代工伙伴的第一名,今年年初却将中芯降为第四名,理由是技术承诺一延再延。而另一大客户德仪中国区高层近日也透露,正密切关注中芯表现。
消息人士更是透露,由于上月29日总裁兼CEO王宁国落选董事席位,如果董事会出现糟糕局面,将会有更多的高管集体辞职,中层也可能发生动荡。
在上月29日股东大会上,王宁国落选董事之后,某股东代表已变相要求王宁国辞职,并许诺给出3倍的年薪补偿。
“巧合的是,这位代表也是当年让张汝京签字走人的代表,当初张汝京获得1年的薪水补偿。”该人士说。
王宁国没有答应。中芯国际一位高层表示,按照程序,如果公司董事会对David(王宁国英文名字)不满,也不应该在股东大会上由股东投票决定其职位,而是应由董事会投票决定。
这一局面,让中芯国际多名董事感到震惊。股东大会结束后,中芯国际董事会想召开紧急会议,但独立董事陈立武、川西冈、新当选的非执行董事张文义以及中投权益代表、非执行董事刘遵义均不在,根据规定,只有3名董事无法构成有效会议。
接下来3天同样显示出一种不安气氛。6月30日,大唐终于找到张文义等人,做了沟通;7月1日,中投又来找了张文义;7月2日,董事会终于开了会,会上达成某些一致意见。
消息人士表示,有关董事长与执行董事的人选,目前仍没有任何确切消息。中芯国际官方人士昨天也表示,没有任何公告。
本报之前获悉了江上舟生前的初步安排,即在一个月前,病床上的江上舟力邀其同学、原电子工业部副部长、原华虹集团董事长张文义进入董事会,并建议其未来能担任董事长。张已退休,本打算休闲颐养,但考虑到江上舟的情义,就答应担任董事。
中芯国际多名高层对张文义入局充满了信心。
去年12月,江上舟强调,中芯国际要坚持两个“I”发展,即Independent(独立的)、International(国家化),不希望被改造成一个国有色彩浓厚的企业,因为行业特点决定了它不能封闭发展,这也是中芯诞生时的良好基因。
消息人士透露,为化解眼下难题,有人甚至找到了创始人张汝京,希望他回来担任总裁,让杨士宁担任CEO,至于董事长,可能让上海实业的代表担任,以消除外界质疑。张汝京在电话里对本报明确表态:“别听他们讲,我不会回去,我不会给别人添加麻烦,也不会给自己找麻烦,我会专心做自己的LED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