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 码:
  •  
是"屈就",还是自愿失业?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2-07-03

面对不如意的工作,是“屈就”,还是“自愿失业”?

“每天忙活八九个小时,每个月才拿1000多元,刚够零花钱,这样上班有什么意思?”去年大学毕业的石伟,家里经济状况不错,在一家企业上了2个月班后,“自愿失业”成为“坐家”一族。

这样的“自愿失业”一族在沈阳还不少。不少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对薪酬待遇、劳动强度等有较高期望,又暂无生存之忧,就选择暂时不就业。据了解,今年沈阳计划接收毕业生10万人就业,目前已签约或有意向签约的只有4万人。而对其余6万毕业生进行抽样调查发现,9%的毕业生决定暂不就业,约5000人。

“宁可失业,也不‘屈就’”,不少大学毕业生的这种就业观,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多少有些不合时宜。除了今年计划接收的10万毕业生,加上尚未就业的2万多名往届毕业生,今年将是沈阳接收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而且,随着沈阳综合竞争力日益增强,辽宁省内及周边省市也有不少毕业生有意来此就业。去年沈阳接收的72968名毕业生中,外省市生源毕业生占到了53%。

沈阳市人才中心主任孟庆伟说,长期以来,我国一些大学生对自身定位和职业的期望普遍偏高。他介绍说,去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55%的大学生把“薪酬待遇”作为就业的第一因素,想留在大城市工作的占90%,希望到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工作的占63%,有82%的大学生希望薪水不低于1500元,月薪要求超过3000元的超过30%。

专家认为,近年来,随着技术工人的“吃香”,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已有所转变,但总体上仍然需要矫正。政府有关部门和舆论应正确引导,让大学生认同普通劳动者的社会定位,把工作看作一个事业的平台,摒弃岗位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传统观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