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绿植、书本、相片——邢新会办公室里的每一个细节都流露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学生的关怀、对梦想的追求。
“从高中开始就立志成为科研工作者,创造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知识,这是我最大的梦想。”几十年如一日,邢新会始终奔着这个目标前进着。
努力,并锲而不舍
“在日本15年,最深的记忆就是我很努力。我充满激情地做每一个实验,边做边失败,边失败边修正。”
邢新会出生于普通农民家庭,凭借刻苦努力和对科研工作的热情考取国家公派留学生,获得日本政府最高奖学金。1986年10月,他东渡扶桑,就读于日本宇都宫大学应用化学专业,两年后获得硕士学位,被推荐进入世界一流工科大学——东京工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博士第二年,导师邀请邢新会毕业后留校担任助理教授。邢新会回忆道,“没想到自己的一点点成绩可以得到老师如此的认可,我越来越坚信自己可以把梦想做大。”1992年,邢新会成为东京工业大学生命力工学部第一位正式的外籍文部省教官。
“学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全信服一位老师,更何况是外国人。”面对学生的质疑,邢新会没有一点埋怨,他相信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人格力量可以得到学生的认可。“我每天都最早到实验室,和学生一起讨论,为学生着想。”
邢新会通过与学生的近距离交流调动他们对科研工作的热情。在东工大担任助教6年后,邢新会于1998年3月收到日本横滨国立大学之邀,成为该校化工系首位外籍讲师和副教授。
辛苦,却乐在其中
“国家公派留学生的政策改变了我的一生。因此,我希望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科研工作者,报恩于祖国。”
凭借邢新会在学界的成就,邢新会完全可以在日本获得教授职位,过安逸富足的生活。可满怀报国之志的他毅然放弃了日方优厚的待遇。2000年9月入选清华大学“百名人才工程”之后,邢新会于2001年8月启程回国,在清华大学组建起环境生物技术和生物能源技术及其应用研究实验室。
邢新会坦言,“由于‘水土不服’,回国后遇到不少困难,在中国做科研的难度远远大于在日本。”邢新会致力于解决中国农村的污水处理问题,他带领学生在寒冬深入农村考察,取得了积极成果。“做科研是很辛苦的,但在我看来,这种辛苦恰恰是最大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