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偏安内蒙古包头一隅的小店到“中国火锅第一股”、中式快餐第一品牌,小肥羊走了12年。创始人张钢曾说,“我的天性就是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做老大,绝对不做老二。这谁都改变不了,如果做老二我就不做了。”
——也许现在,正是那个“不做了”的时候。
2011年5月15日,小肥羊发布公告称,洋快餐巨头肯德基母公司百胜将溢价30%,以每股6.50港元现金收购小肥羊93.2%股权。这不仅意味着小肥羊可能从此成为肯德基的兄弟企业,更意味着小肥羊可能成为“中餐退市第一股”。
尽管47岁的张钢仍不言退,但看上去,这个上市之初,声称要将小肥羊打造成“中国百胜”的男人,已经走到了这份“终身事业”的尽头。
“义”字当先
小肥羊的成功,源自一个“义”字。
张钢是内蒙古包头人,17岁就下海经商,从倒腾服装到卖BP机再到经营小肥羊,为节约钱而睡过火车椅下,为拉贷款和银行喝酒喝到需要吃速效救心丸,一路走来,没人比他更明白众人拾材火焰高的道理。
正因为此,小肥羊奉行的始终是利益共享的合作方式。
2002年,张钢力邀时任蒙牛副总裁的孙先红(现任小肥羊董事)和卢文兵(现任小肥羊首席执行官)加盟时,就拿出了小肥羊5%的股权,每股作价一元。
“张钢当时给我股份,并不是因为小肥羊缺钱,”孙先红回忆起当年入股小肥羊时,依然竖起大拇指称赞张钢仗义,“当时很多人想入但进不去,人家主要是看人。”
张钢对孙先红说:“你啥时候有钱啥时候给我,没钱我给你垫上。”这种情形下,孙先红终于下定决心咬牙将家里所有的钱腾空,入股小肥羊。
不仅对笼络的优秀管理人才乐于分享,对那些跟随自己创业的兄弟,张钢更是毫不吝啬。孙先红和卢文兵加入后不久,小肥羊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造。张钢首先从内部引进资金,除了在包头结识的一批兄弟获得股权之外,远在深圳、上海的大区代理也由加盟商变身创业团队成员,乃至后来每到一个新市场中,张钢都会选择多股合作的方式——当地选出的代理占一定股份,再加上其他的合作伙伴。
2005年12月,小肥羊股东总数达到49位,小肥羊各地分公司的全部股东更是超过500人。张钢和他的创业拍档陈洪凯的股权从一开始的100%稀释到40%。
正是这种利益共享的合作方式,让小肥羊在规模和声望上站上了中餐企业的顶峰。2008年,小肥羊在香港上市,成就“中国火锅第一股”。
张钢津津乐道于他生意越做越大的主要原因是自己“看人准”;他的部下则称这一特质为“原始的精明”。然而有意思的是,上市之前,小肥羊的原始股东,全是内蒙古人。
这些股东就像是一帮被团结起来的兄弟,而张钢就是他们的“带头大哥”。张钢曾说,“假设有一天小肥羊全部都完蛋了,我相信自己还能站起来。因为我有一个非常好非常团结的团队。这个团队永远不会倒。在我做通讯行业时候的一些老员工,现在还跟着我干。”但这已不仅仅源自张钢自己的“老大”情结,更像是一种独特的地域商业文化特征。
在这种情况下,非内蒙古籍人王岱宗就像是一个“外来者”。2006年,张钢寄望于引入3i和普凯投资基金的共同投资,对小肥羊的经营进行改善,并冲击上市。王岱宗就是3i对小肥羊投资的执行人,他2007年10月加入小肥羊,任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在小肥羊度过了三年职业生涯。在他看来,包头乃至内蒙古的企业都很依赖这种“道义”的纽带。他对包头企业特征的评价是,“任何一个企业有动静,其他都会知道,你逃不了这个圈子,政界、商界都非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小肥羊团队对张钢确实非常忠诚,所有人的股权都是张钢给的,所有人的忠诚都是对张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