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受制于没有上市公司保荐牌照,商业银行依然纷纷从IPO(首次公开发行)市场“分一杯羹”。
6月28日,农行国际投资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在京正式开业,这是农银国际香港在内地注册登记的第一家子公司。该公司将协助农银国际香港各业务条线开发内地市场,开展不受内地牌照限制的投资顾问咨询、财务顾问咨询、投资与资产管理咨询等各种业务。
有了在港全资子公司,银行可以“放开手脚”在内地开展上市保荐业务。实际上,五大国有行及招行纷纷在香港成立全资控股子公司,主要目的就是在香港开展上市保荐等投行业务的同时,曲线进入内地市场。
没有成立在港子公司的银行,也有着打“擦边球”的方法,他们通过与部分券商投行合作来分享保荐回报。
银行开拓保荐业务的背后,体现着中资行对混业经营的向往。尽管对于混业还是分业经营在国际上仍争论不断,在国内已基本达成了共识。“综合化经营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中国银行(3.13,0.00,0.00%)董事长肖刚在多个场合如是表示。
破解保荐牌“关卡”
“这几年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进展动作还是比较明显的。”作为“圈内人”,渤海证券投行部副总裁王朴的感受比较深刻。
这从牌照的放开上可以清晰看出。“信托、基金、保险、金融租赁等牌照对银行已经逐渐放开,现在就差保荐这一牌照了。”一位建行人士说。
没有保荐牌照的银行,也不会轻易放过这块业务。除了前述国有行采用在港成立子公司的方式来规避限制外,其他银行也在近一两年中开始曲线接触保荐业务。
据记者了解,兴业银行(14.35,0.06,0.42%)早几年前就开始开发IPO财务顾问业务,收效也较明显。2009年,利郎男装在香港上市时,兴业银行作为财务顾问的身份在招股书中得到体现,这在中资行里并不多见。
“股份制银行中,兴业银行在增值服务上比较灵活,兴业的做法也成为目前很多银行的主攻方向。”王朴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
据兴业银行相关人士介绍,为了破解没有保荐资格的问题,兴业银行的方法是通过为即将上市的公司推荐保荐机构,与证券公司深度合作,最终完成上市辅导和申报材料的制作,加强与证监会的沟通,为企业上市做前期准备。
同时,在与证券公司合作中,兴业银行还采取与证券公司分成的方式,以保证不增加企业的总体融资成本。
《投资者报》记者查看主要大型银行投行部业务发现,在近一两年中,大多数银行都展开了IPO财务顾问服务。
“其实现在有的金融机构已经形成一个大的混业集团,如中信集团、招商局集团、平安集团等。只不过具体经营上,分支业务有防火墙,平时各公司各自为政。如果遇到比较大的好项目,他们就会选择合作。这种形式或许是未来混业的方向。”王朴表示。
“金融机构的发展方向是向混业发展,但要真正实现混业,在内地短时间内还看不到。”王朴认为,目前内地金融体系建设尚不完善,规则难以制定,受监管困难等制约,现在政策还不敢完全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