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能耐大的都出去了,村民们盼着上面派的大学生能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河南新乡原阳县原武镇仓西村老党员刘守义的话,反映了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对大学生“村官”的期望。
作为发展中的农业大县,原阳县有农业人口60多万,占总人口的90%以上,全县5000名村干部,平均年龄52岁以上,73.6%以上仅有初中以下学历,大多数囿于村中,没有外出闯荡的经历。这几年,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培养和开发农村实用人才的力度,使得基层农村人才素质有了较大改善,但依然不能满足农村对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
原阳的情况在河南并不是个例。在一些偏远村庄,“乡里开会老半天,回来传达一袋烟”,“市场和信息,两眼黑漆漆”的状况依然突出,农村人才的严重短缺,以至于几年前就已配备用于远程教育的电脑成了摆设,村委会里竟然没有一个人会用。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实际上是向农村干部队伍输入新鲜血液,一方面打造了人才培养和锻炼的新模式,另一方面破解了农村建设的人才困局,是一项着眼基层农村长远发展的好政策。”河南原阳县委组织部部长王庆堂认为,除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推动,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村人才长期匮乏,而这恰恰也是推动大学生“村官”到农村施展才华的动力所在。
在原阳县,大学生“村官”的到来,受到了乡镇、街道和村的热烈欢迎,不少村主动到县里去“抢”,使得527名经过选拔的大学生“村官”很快落实安排到村。
如何让大学生“村官”能真正“下得去”也是王庆堂一直在考虑的问题。王庆堂认为,既然这些政策已经实施,当前对于基层党委政府来说,最重要的是落实好相关的培训机制、增添机制、保障机制,以此增强更多大学生深入农村锻炼的意愿,同时改善当前基层农村干部“经验多但素质偏低”的问题。
目前,国家和省市一系列大学生“村官”配套政策的不断出台,同样激发着大学生们投身农村的热情。按照中央去年的计划,将在5年内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而在河南,这一数字达到1.7万人。2009年,全省每个行政村至少配一名大学生“村官”。除了在党员发展、选任干部、招录国家公务员、提拔晋级等方面给予大学生“村官”优先考虑外,在经济待遇上也给予保障,工资补助统一纳入计划,做到足额、按时发放。
对此,郑州大学社会学专家纪德尚教授表示,这个数字现在还满足不了农村对人才的需求。要想让优秀的人才“下得去”,国家现阶段除了在选拔上更加公平和宽松,还应该给予在农村艰苦条件下工作的优秀大学生更多物质上的支持,而从长远看,有必要加强农村发展的各项资金和政策投入,让农村发展空间更大,提供的岗位更多,这样,才能使那些热爱农村的大学生在选择投身农村建设时动力更足,后劲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