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集团对蒙牛乳业的收编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蒙牛乳业彻底褪去了民营企业的外衣,穿上了“黄马褂”。当初牛根生从国有企业体制中挣脱出来,没想到绕了一大圈最终还是钻进了国有企业的怀抱。
7月11日,中粮集团斥资近36亿港元再次购入蒙牛乳业1.42亿股,持股比例上升至28.04%,从而继续巩固了其作为蒙牛乳业单一最大股东的地位。而昔日呼风唤雨、获得无数荣誉的创业偶像牛根生也于6月10日正式辞去蒙牛集团董事会主席一职,仅保留非执行董事的职务。
从1999年创立蒙牛,到2004年在港交所上市;从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危机,再到2011年全身退出蒙牛,牛根生如同坐过山车一般,经历着巅峰与谷底。
牛根生出生于1958年的饥荒岁月,经历了悲惨的少年生活;在被效力了16年的伊利免职后,1999年毅然在呼和浩特市一间53平方米的民房里白手起家;仅用5年时间,就把蒙牛打造成乳制品行业老大;2008年震惊全国的“三聚氰胺”危机把他打入谷底,从此便黯然淡出了公众的视野。
在2008年9月的“三聚氰胺事件”中,蒙牛遭遇了牛奶下架、股价暴跌、现金流陷入危机的重挫。面对可能被外资恶意收购的蒙牛,牛根生向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和长江商学院的同学求救,并在10月19日写了一封万言书。信中牛根生高举民族企业大旗,呼吁众企业出手援助蒙牛渡过难关。
牛根生当时的压力可想而知。不过,最终蒙牛在牛根生的手中起死回生。2009年7月,中粮集团联手厚朴基金投资61亿港元收购蒙牛乳业20%的股权,蒙牛的资金链就此保住。
但是作为一家曾经产权清晰的企业,作为一个中国乳业市场有一定附加值的品牌,蒙牛的国有化多少会让民营企业家心生一丝悲凉,挫败他们打造品牌的积极性。
“国进民退”还是“国退民进”这对矛盾一直贯穿于新中国发展的历史中。1949年以后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政府全面实施了国进民退,建立了计划经济的模式。而在后来的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中,两者开始交替出现,每次都伴随着不安和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