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的创业主流模式依然以快速复制硅谷新星为主,但切莫跟错对象。有些创业项目有在中国进行复制的土壤,有些则未必,创业者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
还记得六年多前那波以Web2.0为关键词的互联网创业热潮吗?那时从大洋彼岸的硅谷飘来了Rss、Tag、Wiki、Blog、UGC等新名词,2.0的新思潮还给中国互联网界送来了博客、视频和SNS模式。如今,那波热潮中的大部分红极一时的创业公司及产品已经被人遗忘,只留下少数吸取了精华的集大成者,典型例子如Facebook。
Web2.0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眼下又在经历一个5到6年为周期的创新爆发时刻,产业的风起云涌让创业者和风险投资公司再次兴奋。又一批公司成为硅谷新星,Foursquare、Quora、Flipboard、Tumblr、Instagram、Whatsapp等被认为会成为下一个Google、Facebook或Twitter。
在中国,每个模式都有复制者来下注赌自己能在中国生根发芽并且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但能赢回大把筹码这注定仅为少数人。首先,这些初创公司在美国亦未能自证商业模式的完整,原创者就将面临较大的死亡率;其次,即使一些模式在美国能过取得成功,未能复制的模仿者,以及完全复制但未能解决中美商业环境差异者,也都将面临极大挑战。
如果给这一波热潮泛起寻找原因,它实际上顺应了两个大趋势:互联网的社交化和移动化。
社交化并不是宇宙大爆炸一样凭空出现。Web2.0为业界提供了Feed、Rss和Tag等基础技术,早期的社交网站先驱Friendster、Myspace也为后来者探索了社交网站的产品和经营之道。上一波热潮中的思想和做法犹如岩层中的恐龙化石,往回追溯能看到他们内在进化的轨迹。社交化的进程也在加快。Facebook、Twitter等都受益于那个时代,当年少壮派如今已成中坚力量,在占据了用户关系之后以开放战略来助力新秀的发展,也让社交关系平台成为基础设施。它们培养了使用习惯、提供了传播渠道,甚至是收入来源。
电信业的发展也助力了热潮的爆发。移动运营商的数据处理能力提升、资费降低,以及智能终端出现为移动上网的井喷创造了条件。摩根士丹利曾发布研究报告认为,未来几年移动互联网的市场规模将至少能达到桌面互联网的2倍。有广袤的新大陆等待去开垦。
这两个趋势在中国都有众多创业者及风险投资公司投身其中。很多人充满着乐观情绪,Facebook和Twitter等尚未上市估值却一路走高,新生代的Foursquare、Quora和Tumblr、Square等也屡屡传出获得大额融资的消息。这也刺激着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更快速地复制美国模式。仅有一个拷贝计划就能融到一笔钱的时代又回来了。
然而商业从来不是凭借一个天才的创意或者复制一个天才的创意就能够成功的。无轮是上一波2.0的热潮,还是当下社会化与移动化引发的创业投资热,网络商业依靠的盈利途径仍无新花样,归结结底还是卖服务向用户收费、卖广告向广告主收费。而业界推崇的“免费”玩法则是营销措施,不是盈利措施。在Web2.0热潮中,很多红极一时产品最后也并没有找到成功的盈利模式。
硅谷当然是全球互联网创业的风向标,中国创业者此刻需要做的是甄别出真正适合中国市场最新创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