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电站能给多大范围的社区供电?如何分割充电带来的商业利益?”今年7月的一天,在北京前往天津高科技产业园区的路上,坐在一辆宝马7系轿车的后座上,赛伯乐中国投资董事长朱敏向美国清洁电动运输和电力存储技术公司——乔纳森-瑞德频频发问。
作为朱的合伙人,瑞德希望把ECO定义为“设备提供商”,朱则反驳说要做“服务商”。在此前的半年间,朱和瑞德之间的越洋通话已经不计其数,但这次是两人首度谋面。
在两人见面不久前,朱决定向这家差点关门大吉的公司注入数千万美元的投资。“总共投资会超过5000万美元。”朱对《环球企业家》表示。
当然,瑞德带来的信息也令人振奋。公司正在竞标美国能源部的一亿美元超级订单,即使保守估计也能带来三千多万美元的订单;他们和旧金山周边的地方电网有过深度合作,在三到五年内,仅此一地就有超过5亿美元的订单。
朱和瑞德的交往,始于一个名叫JerryYSLin的人。Jerry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化学工程系主任,全球顶级化学工程科学家,他同时还是朱浙江大学的校友,以及ECO董事。
Jerry向朱屡屡提及这家在清洁电动运输和电力存储技术行业领域较有声誉的公司。二十年前,ECO即参与美国所有主要的汽车厂商、大型电力公司、一流国际研究机构以及美国能源部“先进的汽车测试活动(AVTA)计划”,ECO还参与了1990年代以来在北美发起的全部电动汽车项目,是电动车充电行业内无可争议的翘楚。不过,由于电动汽车尚在襁褓之中,缺乏订单的它只得严重依赖美国能源部的订单,而由于布什政府后期缩减在新能源领域的研发开支,ECO经营惨淡。
2008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首府凤凰城的一家咖啡馆里,Jerry终于向朱和盘托出了这家公司岌岌可危的处境: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迫使一向和蔼可亲的瑞德最终决定,公司不能再留那些“好好先生”了。从财务报表上看,这家公司简直糟糕透顶。如果翻看过去数十年来的财务记录,这家公司几乎从未盈利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