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 码:
  •  
电商模式遭质疑 风险投资趋向理性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1-01-14
先借助第一轮融资,在细分市场占据规模优势,再吸引一两轮融资,延展品类扩大规模,随时准备冲击IPO,这曾经是国内电子商务企业最流行的成长路径。

然而,随着“中概股”在海外市场的大举受挫,VC在电商领域的投资趋于谨慎,再加上新客获取成本的不断攀升和整体推广ROI(投入产出比)的节节下挫,国内电商圈“寒冬将至”的传言变得越来越危言耸听,甚至有观察者认为国内电商的“上市窗口期”会延迟到2014年后才会再度开启。

近日,在由国内电商交流平台派代网所举办的2011电子商务年会上,启明创投董事总经理童士豪、易凯资本CEO王冉和齐家网CEO邓华金,分别从VC、投行和创业者的角度分享了他们的观感,或许对大多数正处于焦灼和迷茫之中的电商创业者有所借鉴。

趋于理性,仍有热度

笔者:近期,海外市场的中国概念股都在不同程度上遭遇了各种考验,特别是两只电商股的走势———当当网股价跌至发行价一半以下和麦考林市值跌至不到1亿美元。作为投资者,你们怎么看待近期国内电商的融资和上市前景?

童士豪:最近几个月,因为开心网、凡客诚品和一嗨租车的事,跟美国的上市投资者打交道多了一些,我发现美国很多人并不懂中国,不懂中国企业。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中国在美国上市的互联网公司已经超过50家,如果美国投资者真的喜欢中国概念股,他肯定会先买跟消费市场有关的各大行业的领头羊。

换句话说,集中在互联网这块,能买的股票就不会太多,每当有新企业上来,他们就会拿来跟手中已有的互联网企业股票比一下价,看看能不能代替他之前买过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如果不能代替,你做得再好,他也没兴趣,因为第一他不懂,你不能代替他现有的股票给他的未来升值空间,他根本不在乎你做什么。

我认为,在现在这个阶段,国内的人民币基金必须要起来,去支持更多的电商有更长的时间做得更强。因为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做电商要提早获利是很难的,亚马逊也花了9年才获利,中间的过程需要有人去接盘,直到熬到能够获利了,才可能有比较好的发展。

王冉:从可投的角度来讲,可能无线互联网大家看得比较多一些,电子商务跟六个月前相比更加理性。但我认为,中国的消费市场庞大,电子商务在中国还是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从总的市场来看,并不会对电子商务失去兴趣。在未来6个月到12个月中,投资的热度仍然会很高。

但市场的动荡的确对投资人的心态会有一些影响,比如对于估值会更加保守,在公司发展不好的时候对自己的保护可能会多一些。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大家更加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心态。

从“规模上量”到“卖货赚钱”

笔者:6个月前,“靠融资来确立细分市场的规模优势,再融一两轮资来做品类延伸扩大规模”几乎是电商界非常流行的一种模式。那么,到了市场波动期,这种模式和思路是否需要调整或修改呢?

邓华金:关于资本市场的情况,有些东西已经基本给定了,想多了也没用,唯一需要考虑的是我今天是不是真的想好了要做这件事,它是不是在未来真的可能有前景。

在我看来,电子商务本质上还是商务,在线零售本质上还是零售。商务的实质是赚钱,就是要有毛利;零售的实质是以买包卖,长期的以赔本赚吆喝的模式,我觉得已经过时了。现在这个时候,你要想的是,这件事是不是有毛利,是不是未来在有规模的情况下仍然有毛利。沃尔玛现在全球每年有4000亿美元的销售规模,毛利在20%以上。这样的规模仍然有这样的一个毛利率,这样的电子商务,才抓住了零售的实质。

所以,对于现在的电商来说,花钱在百度或者其他推广渠道上打广告、买销售收入,你要考虑的是这里头是不是真的能沉淀下来一些东西。如果用户对你的品牌的情感、感受没法沉淀,今天来了明天又走了,这个东西是没有价值的。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充分利用社会上已有的资源、基础设施和第三方服务。自建物流、自建仓储,恨不得把全社会的负担都扛在自己肩上的模式,也已经过时了,未来一定不是你为整个社会解决了什么问题,而是社会为你解决了大部分问题,而你为一部分客户解决了某一个问题,这样才会有长期的价值。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