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际经济形势的动荡再次将生存能力有待提高的中国中小企业推到了风口浪尖。一方面,国际股市、商品市场在欧债危机阴霾发散,美国经济数据偏差影响公众信心。另一方面,国内物价上涨,人力成本走高,人民币汇率不断走强、政府收紧货币政策,民间资本利率也不断上扬。中小企业如何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挣扎求存?羊城晚报记者连日来对玩具、服装、皮具、鞋类等产业展开调查发现,上述产业的中小企业订单明显比去年下降,企业在内外贸市场均面临巨大考验。
服装玩具业订单降两成
“今年整个制衣行业不景气,不但外贸企业订单量减少,内贸企业的订单也下降。”广州制衣行业协会的相关负责人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根据对行业内的摸底,订单量同比去年减少10%-20%左右。
广州玩具和礼品行业协会秘书长王铁也表示,“就整体玩具行业而言,订单量同比去年减少约15%。”
多家服装、制鞋、皮具行业企业,也同样反映订单情况不容乐观。一家在广州三元里经营多年的服装企业老板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我一直做外贸出口订单,今年上半年订单减少明显,预计下半年还会继续减少,减少量为20%-60%。”
广州制衣行业协会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以前上游供应商还愿意给生产企业一定的期限还款,现在大部分要求现金支付,这对中小企业也造成巨大压力。目前在广州周边大约有1万多家中小服装企业,今年以来已经有部分小企业因为接不到单而关闭。
原材料“海鲜价”有单不敢接
一部分中小企业接不到单,另一部分中小企业则是有单不敢接。
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佛山市南海合兴袜业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易启彬就无奈地表示,“有单不敢接,找不到工人做。现在的80后、90后要求高,我们很难管理,说实话,做实业做到现在真有些心灰意冷。”
广东鞋业厂商会副会长、潮州市鞋业行业协会会长李锡宏表示;“据统计,我国鞋类2011年上半年出口190.1亿美元,增长21.7%。主要的出口市场包括美国、欧盟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但由于国际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再加上劳动力成本上涨,我们调查目前鞋企订单还是有,但就是不敢接大单。”
“今年以来企业给工人涨薪幅度达15%-20%,这直接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最头疼的是即使是提高工资,但仍有部分岗位的熟练工人不容易招到,有订单也不敢接。”在海珠经营一家中型服装厂的郭老板表示。
而经营毛绒玩具的卢总则反问:“现在原材料是海鲜价,人民币汇率又不断升值,接一个大单的周期起码要两到三个月,怎么保证能赢利?不赚钱的生意谁会做呢?”据广州玩具和礼品协会的摸底调查显示,目前有不少中小企业不敢接单,只能观望。
开拓内销“三低”难题待破解
订单下降,中小企业如何自救?发现,已经有些企业开始抱团向内销市场进军。
广州耀华国际皮具城策划总监冯就移表示,为了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广东省皮具箱包流通协会组团进驻该商场,希望在全国最知名的梓元岗商圈寻找更好的商机。
“其实,我们进驻广州耀华国际皮具城,也并不是希望一步就能打开国内市场,但可以帮助推广产品,也能增加内销订单。”一位来自花都的皮具商表示。
服装行业也开始发力。上周四,广州国际服装展贸中心(旧广州流花展馆)迎来第二批进驻商家签约大会,中国服装论坛秘书长王军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目前中国的服装市场面临的危机和挑战非常大。特别是国际品牌的进入,对于中国本土品牌的冲击不容忽视,走内销渠道,没有品牌很难做大。中小型服装企业不得不选择被动接单生存还是走创造品牌之路。
“目前,中国制鞋业面临‘三低问题’,即低档次、低质量、低价格。要改变这个局面,开拓内销市场,鞋企必须由数量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用品牌质量获取利润。”广东鞋业厂商会副会长、潮州市鞋业行业协会会长李锡宏表示。
“不过,要开拓内销市场并不容易。首先内销的订单规划性不强,节日前特别旺,平时比较淡,现在招工又这么困难,不规律的订单无法养活一个厂。更何况内销渠道还存在库存消化和拖欠货款的问题。”玩具商卢总也对记者道出其中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