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非要把企业和企业家分类,我觉得有两类:一类就是我们是一家纯粹的由使命和愿景驱动的企业,财务上的发展对我们来说不是最重要的追求;另一类则把利润、规模、发展速度等指标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我们显得与众不同。
每个人办企业的出发点不一样。我觉得,如果纯粹为了赚钱,很难支撑一个人在激烈的竞争中长期努力工作。因为这个动力是有限的。只有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对社会更有价值的事情,才能保持这份为事业不断拼搏的动力。
方太的愿景是成为一家受人尊敬的世界一流企业。具体来说,我们要成为高端品牌的典范,成为经营管理的典范,成为员工的最佳雇主和承担社会责任的典范。
在家电行业,国内品牌大多走大众化、中低端市场,而且不乏成功者。但高端市场意味着什么?10年前的索尼,一年只卖50万台彩电,利润却比全中国所有电视企业的总和还多。如果一个中国品牌能在高端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是更有意义的。在厨电领域,中西烹饪方法的差异,使得跨国公司原有的核心技术不能马上复制过来,这为我们打造中国自己的高端领导品牌创造了可能。
有人会问,方太靠什么支撑高端品牌战略?为什么我们能做到,别人做不了?
我们和别人的差别在于,明确了与别人不一样的企业愿景。围绕这样的愿景去工作,方式和结果都会与众不同。比如,研发方面,我们把每年销售额的5%投入研发。2010年我们有20亿元的销售收入,研发投入是1个亿。别人的实验室只有几百平方米,我们的是6000平方米,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最大的。我们要的不仅仅是领先,而且是遥遥领先。当然,支撑高端品牌还需要相应的营销理念、高端服务,以及承担社会责任。
至于利润和规模,我以为,解决了战略和管理问题,利润不需要刻意去追求。我在创业之初就已想清楚,既然选择了高端定位,就要放弃一部分规模的增长。有舍有得,大舍大得。
在领导方式上,我觉得,不太多干涉具体工作就是一种“无为”,让员工自己去做有能力做好的事情。
日本、韩国、欧洲的企业管理模式,都跟美国的不完全一样。它们都是现代管理理念与本土文化完美结合的产物。任何管理方式如果脱离本土文化,都行不通。西方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但同样一种制度,在一家美国企业和一家中国企业里去执行,会有两种不同的效果。美国员工会认真学习要遵守的内容,而中国员工往往会去琢磨其中的漏洞。你可以去不断完善制度,但漏洞是永远补不完的。这个问题怎么去解决?就是要靠价值观。
影响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一个改造人性的工程。这个事情急不得。而且,做教育必须能够深入人的内心,让人发自内心地接受,不能有任何强制性的东西。所以,我们的原则是不强制、不考试、不写心得体会。我会给大家推荐一些好书,定期讲课。我们有一个部门,自发地组织大家每天早上用15分钟时间读国学经典。慢慢地,每个部门都组织起来。现在,每天上午8点15分到8点半,是方太员工的“读经”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