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遇到不少企业因为股权激励支付问题而被迫暂缓首发(IPO)申请上会。”深圳某投行人士透露,近两个月来,不期而至的股权激励费用恰如一堵墙横在了部分企业的IPO道路上,导致其上会计划被迫暂时搁浅。
对于这种现象,北京某券商投行人士认为,除了半年报因素之外,新的会计标准要求很可能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
根据相关监管部门对拟上市企业股权激励要按股份支付核算的要求,被当作公允价值的PE入股价格将对企业当期报表产生很大的影响。简单地说,如果有企业刚刚以低价对员工实施了股权激励,同期如果有PE以较高的价格购入该公司的股权,那么两者的价格差将成为一笔大额管理费出现在企业的账面上。
据了解,由于过去股权激励不涉及股份支付的问题,不少企业从未想过这会成为其今后上市的主要障碍。
有投行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许多投行都感到措手不及,必须对其储备项目从新筛选一遍。然而,筛选的结果着实令不少投行吃了一惊。不少投行发展,用股权激励费这把“新尺子”丈量过后,不少已经成熟并在排队上会的IPO项目突然不达标了。
据悉,在新标准下,不少企业的账面净利润大幅缩水,从而导致企业的成长性明显不达不到审核要求,更有甚者连连续三年盈利的底线都被突破了。因此,部分投行不得不纷纷撤下已排队上会的IPO项目。
“我遇到最夸张的一家企业,核算后产生的管理费用高达8千万元”,深圳某大型券商投行人士告诉记者。
据了解,本次受影响最大的当属在最近一年内实施过股权激励的企业。近一年来,PE市场竞争激烈,PE进入的价格也不断攀高。
“企业都争着在PE市场卖个好价格,没想到现在反受其害。”某投行人士称,“另外一些通过股权支付代替员工工资来做放大净利润的企业更是傻眼了”。另外,许多拟IPO的企业都将本已列入议程的股权激励计划临时叫停。
不过,较早实施过股权激励的一批企业则幸运躲过一劫。由于没有最近一期的PE介入,审计管理费时,公允价值只能通过净资产计算,股份支付的溢价相对温和。
“我们也考虑过叫管理层退还股份来解决管理费的办法,但是因要解决的税务﹑财务等问题太多而放弃了。”深圳某投行人士表示,目前只能期待相关细则出台以后,寻找新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