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独霸项目!反对‘萝卜快了不洗泥’!反对增加投资价格粗放型争抢项目!反对未做尽职调查提前给企业预付资金锁定项目!反对向企业承诺超出自身能力的服务以获取投资机会!”
前不久在北京的一次创投高峰论坛上,深圳创新投董事长靳海涛高声喊出五大反对:“反对独霸项目;反对‘情况不明决心大’、‘萝卜快了不洗泥’;反对增加投资价格粗放型争抢项目;反对未做尽职调查提前给企业预付资金锁定项目;反对向企业承诺超出自身能力的服务以获取投资机会。”
这是创业板开启以来,创业投资市场进入无序竞争后业界爆发的最强呼吁。当前,股权投资基金(PE)市场竞争空前激烈,行业风险不断积聚,创业投资市场需要正本清源,需要控制风险、理性投资,需要可持续发展。
乱象1:从“炒家”变为“投资家”
据了解,仅温州一地就有上千亿元资金进军创投市场,由“炒家”转向“投资家”。目前中国拥有约5000家股权投资机构,与之相关的个体投资人更是不计其数。创业板上市的财富效应等因素,刺激了民间资本纷纷涌入创投市场。
从当前的创投机构构成来看,创投主要有5类来源:一是原有的创业投资机构规模急剧变大;二是国企资本迅猛涌入,各种政府引导基金不断成立,而且规模巨大;三是民间个人资本抢滩PE市场,除民营企业家外,还有医生、教师、个体户商人等参与股权投资市场,被称为“全民PE”现象;四是资本市场新贵包括上市公司股东、高管套现后成立创投公司,使得资本市场的新玩家大量出现;五是监管层开闸,券商直投正批量进入创业投资市场,而且势力越来越强大。
乱象2:影子PE利益链纠缠不清
有的PE机构经常会与专做PRE-IPO(首次公开募股前)的特定券商如影随形,市场称他们为“影子PE”。他们的利益和券商紧紧捆绑在一起,双方是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一些缺乏实力的小PE通过券商渠道获得项目投资机会,在夹缝中求得生存空间;而券商投行也开辟了一条盈利路径——除了以“保荐+直投”的方式抢食IPO盛宴外,还可以通过“保荐+顾问”的模式获利。
据记者了解,券商往往收取不菲的顾问费,除了每年2%的基本投资顾问费外,如果企业上市成功,创投机构还需要支付给券商20%的投资利润作为报酬。
乱象3:吃快餐赚快钱
“当前创投市场的一大特点就是无序竞争,特别是上市前突击入股竞争特别激烈。”有创投业内人士说。以前股权投资市场原本是合作多于竞争,由于创业板推出后的造富现象让人们对于股权投资,特别是上市前突击入股尤为热衷。竞相涌入的各色投资人和各路资本争抢后期上市资源和Per-IPO项目,其激烈程度可以用白热化来形容,如投资人为了获得股权竞相抬价,有的为了挤掉其他竞争者,在谈价的最后一刻突然报出几倍的高价;有的创投机构为了在“IPO前夜”挤进拟上市公司,不惜动用人脉资源,通过政府官员或者背景深厚的人跑关系,让已经进入上市程序的目标公司重新作出股权安排,并且这其中的利益输送令监管者很难完全辨别。
“吃快餐、挣快钱”成了大多数PE机构的价值取向,在争夺优质上市企业资源方面竞相使出浑身解数,一向注重早中期项目的创投机构也耐不住寂寞,纷纷加入其中,抢募资金、抢争项目、抢揽人才、抢拉合作伙伴等乱象频生,股权投资市场的无序竞争愈演愈烈。
乱象4:不做尽职调查匆忙投资
当前市场上,还存在PE未做尽职调查就提前给企业预付资金锁定项目的现象,并向企业承诺超出自身能力的服务以获取投资机会。
由于未上市企业透明度普遍不高,信息不对称,外部投资人很难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团队管理能力和未来的市场状况做出准确判断,创投机构的投资周期比较长,投资的安全性存在不确定性。
“PE不仅仅要提供资金,还需要提供增值服务。PE本身是一项专业的投资活动,有其特有的模式和规则,全民PE是不正常的现象。”达晨创投北京分公司总经理晏小平说,“拼价格、抢项目的后果无疑会导致创投机构难以有耐心花时间对项目进行严格审慎的尽职调查,必将会出现一批失败的典型案例。”
报告指出,今年创业机构新募资金的速度在加快,今年1季度募集资金120多亿美元。按照这一增长速度,创投资金很快将超过1万亿元,在目前人民币基金管理规模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对此有专家预计,创投行业新一轮洗牌的拐点会出现在证券二级市场定价逐渐趋于合理的时候。届时,将会有一批风险控制不力、专业性的创投机构被淘汰出局。
【PE热行业观察】
全民PE高烧下疯狂:行业泡沫引担忧洗牌在即
在一次400人规模的LP(Limited Partner,有限合伙人)大会上,纪源资本的美国合伙人亲历了美国投资人投资中国意愿的减弱。因为现场有100位LP代表举手示意到过中国,但是只有不到40位LP代表举手表示愿意投资中国。
“美元基金的拐点已经出现了。”卓福民表示,美国人开始冷静地思考哪些可以投,哪些不可以投。不像前几年,一听说中国好,便蜂拥而至。
竞争激烈 市场低迷是主因
步入2011年以来,虽然二级市场持续低迷,通胀压力急剧加大,但私募股权投资热情不减。然而,备受PE热捧的行业却并未收到良好的预期。以互联网为例,这个一度受到PE机构热捧的行业却在近期纷纷破发,引得投资者一片唏嘘。
投中集团分析师冯坡认为:“部分互联网企业出现破发的原因是当初上市时估值偏高,存在估值泡沫,这也是一个自然回落的过程。”
钱潮涌动募资己现寒潮
随着全民PE热的升温,相关问题也次第显现。最为业界诟病的,即是公募化风险和利益输送。与国外不同。事实上,中国的PE管理界,吸引的并不只是投资专才。利用眼光与人脉合理增收的光环和诱惑,令诸多社会精英、退休官员纷纷加入这一领域。而越来越多的生产型企业,也开始尝试PE,或为主业整合助力,或干脆进入新的投资领域搏杀。
“在海外,管理人应当是具备丰富经验和投资履历的专业人士,现在中国似乎人人都能做PE,这是经济上升周期的一种特殊现象。”一位合资投行人士引用巴菲特的名言称,“只有海水退潮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