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过不惑之年的雷军早已积攒了不菲的声名,无论是战略眼光、产品观、管理经验和口才,他都堪称中国互联网最顶尖的人物之一。但与腾讯马化腾、百度李彦宏等创业大成的同龄人相比,他亦不乏缺憾:其更多被冠以职业经理人、天使投资人等名号,却未亲手创办过一家能够角力巨头的重量级公司。
正因为如此,当他身穿黑色T恤和牛仔裤正式揭开小米手机的神秘面纱之时,所有人都强烈感受到一种暗示:他不仅在向年轻时的偶像、苹果公司CEO乔布斯致敬,更是向年轻时的梦想发起挑战——像乔布斯那样创办一家伟大公司。
此时,距离小米公司创办仅仅不到一年半。这家由雷军担任创始人、CEO兼投资人的公司,已显露出其野心的雏型:MIUI、米聊和小米手机三大产品,分别对应操作系统、即时通讯和终端,正是移动互联网最基础也最具扩展潜力的业务。而其中最核心的小米手机业务,直接挑战对象正是全球最大市值公司苹果的 iPhone。
做手机并非雷军心血来潮之举。早在乔布斯发布iPhone、向全世界宣称自己重新发明了手机之前,雷军就在各个场合阐述他对移动互联网未来的看好,但他当时更为看好移动互联网上的应用而非手机本身。2007年前后,雷军投资过一个手机图片分享应用“快拍”,虽然他坚信手机拍照应用一定会火爆,然而却忽略了手机本身的障碍:当时手机的摄像品质欠佳,这导致很少有人愿意使用这个应用。直到iPhone之后,手机图片分享才一下子成为热门应用。
这使雷军意识到,移动互联网尽管有那么多机会,但单做软件很难做好。他对行业的判断由此逐渐清晰:一是手机的电脑化,成为大众计算工具,二是手机的互联网化,升级速度越来越快,三是手机行业的竞争从过去拼硬件变成硬件、软件和服务的铁人三项竞赛。
更关键的是,苹果打破了旧世界的秩序,但新秩序却远未建立。“这个时代真的不需要变化吗?现在连操作系统都在变,行业远没有得到充分竞争。我相信乔布斯发明了新手机时代,但还有很多新的东西会出现。”雷军如此向《环球企业家》解释他创办小米的初衷。
然而对于已40来岁功成名就的雷军来说,决定创业却首先需要打破心理障碍。自从2007年从金山CEO任上离职后,他投资过UCweb、凡客、多玩等十多家新锐创业公司,也看到听到无数创业失败的故事。“虽然你打算跳了,但你真的不害怕吗?”
但他最后还是迈出这一步,“如果我要不再干一把,心里还是不踏实。大不了输了一辈子不干了。”他半开玩笑地说。
时不我待式的大跃进由此开始。2010年3月,雷军注册成立了小米科技;5个月后,小米发布手机操作系统MIUI;同年底,米聊推出。2011年8月16日,小米手机正式发布,这款配置高通最新1.5G双核芯片、1G内存的“发烧级”手机,售价却仅为2000元左右。
雷军是如何做到的?
豪华团队
2009年下半年,雷军开始筹建小米公司时,摆在他面前的最大困难之一就是手里没有人。他首先找到了林斌,这位谷歌(Google)中国研究院的副院长当时正面临棘手问题——谷歌准备撤离中国大陆。“队伍是他招的,还是要对大家负责。他就跟我说能不能晚几个月,我只能一个人开干。”雷军透露。但林斌还是作为投资人参与了小米初期的筹备会。
问题来了。雷军熟悉互联网,熟悉软件,但如果要做手机,他需要更专业的操盘手。
2010年8月的某天,原摩托罗拉北京研发中心高级总监周光平接到雷军秘书打来的电话:雷军想跟他聊聊。在小米公司当时的办公所在地银谷大厦,周光平第一次见到雷军,双方原本约定的两小时的见面从中午12点持续到夜里12点。
这是雷军在寻求手机硬件方面的关键人物时有着终结意味的一次谈话,在这之前,他在全国见了100多个手机硬件领域的专业人士,却始终没有找到一个满意的领军者。虽然在很早之前手里就拿到了周光平的资料,但令雷军犹豫的是,周光平在摩托罗拉已经做得很好,他担心周是否愿意加入小米一同创业。在此前无数次的寻觅后,雷军最终还是决定约周光平聊聊。
那次12个小时的长谈,雷、周二人从企业运作谈到互联网及整个移动产业。雷军讲述了他关于移动互联网的战略,在这个战略中,手机终端是最重要的部分;周光平则回顾了自己过去的经历,以及在手机硬件方面所能发挥什么作用。虽然当时雷军并没有立即向周光平提出邀约,但是很显然,做一款世界顶级的手机,并且由国内公司自己来做这件事,这是周光平向往已久的目标。而且,两人在讨论什么是好手机时,有朴实而相同的观点:用户说好的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