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 码:
  •  
产业帝国Vs金钱帝国 郭广昌与陈...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1-01-25
复星国际和新华都,一个立志做中国内地版的和记黄埔,一个以巴菲特为自己的榜样,在多元化饱受诟病、资本运作颇具争议的中国企业界,两个特立独行的企业,长袖善舞,高调地在国内掀起了大规模的整合并购狂潮。

前者运用GE式的并购手法站在行业的制高点力图完成对行业的整合,后者直接瞅准企业的价值空间进行中长期的战略投资,不同的手法,一样的波澜,谁将成为中国企业的资本标杆,一切都在未定之数。

萌芽:理性Vs直觉

一个企业的走向,必有其内在的脉络——复星和新华都,其多元化产业投资的因果是什么?

先看复星的创业背景。1985年,郭广昌考入复旦大学,学的专业为哲学,梁信军比他小两届,学遗传工程,两人大学毕业后都留校工作。1992年,二人合约“下海”,创办了广信科技咨询公司。广信是当时上海市杨浦区的第一批民营企业,成立时两人的创业资本只有10万元。

1993年,广信更名复星高新,汪群斌、范伟也在这时陆续加入,这“四剑客”都是复旦同学,汪群斌、范伟与梁信军一样,都是学遗传工程学的。

复星的“第一桶金”是靠做市场调查赚到的。1992年,很多企业还不知道市场调查为何物,由于他们有在学校作调研的经验,通过集约化经营,由此接到了多个调查任务,到1993年6月,广信成立不到10个月,就已经赚到了第一个100万元。

之后的几年里,郭广昌认识到,民营企业发展必须以高科技为内涵,现代医药是下一世纪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于是,1994年,他们决定退出市场调查业务,主攻房产销售和生物制药。这两个领域都给复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益,当时的房产市场刚刚起步,复星成了上海第一批房产销售公司之一,他们由此赚到了第一个1000万元。

在医药领域,由于梁信军、汪群斌、范伟均为复旦遗传学毕业,当时主要做PCR试剂,不仅成本低,政府对生产企业的硬件资质要求基本是空白,他们的产品很快就确立了全国的优势地位,生物制药业务又给他们带来了第一个1亿元。

对复星的多元化轨迹,郭广昌如是评价,“复星从一开始就是多元化企业,并非自觉,而是被迫。” 但在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复星开始有意识地寻找产业投资机会。复星核心团队里有三个人是学生物遗传的,于是就做医药;郭广昌在复旦大学求学期间就从事过房地产市场的调查,复星也由此涉足房地产行业。复星的多元化是在创业之初就种下了“因”。而这个因,来自于股东间知识结构、所擅长不同领域的奇特组合。同样,善于发现未来价值,把握机会,也由此成了植入复星肌体的成长基因。

与复星越来越富于理性的步伐相比,新华都凭直觉求生存求发展、不知不觉地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涅槃。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