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话: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创业也怕选错行,但是能否在选错的行业做出一点成绩或取得大的成功,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的惟一标准。
愿意掏钱的客户有,但是客户购买的竞争者的产品,当竞争无法管理的时候,创业者就是掉入创业选错行的阴影中。
行业是由出售者组成(各个企业组织的联盟、协会),它提供各种产品,这些产品很类似而且互为替代品。市场是由一群当前和潜在的消费者组成,而这些消费者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产品----货物或服务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无论是开小店还是进行IT项目创业,无论是想搞个街头小摊还是想开一个大型的商场,无论是搞房地产还是想搞一个加盟连锁店……创业者都会想到客户是谁?谁会掏钱?创业者也会想到,创业项目或生意的竞争者是谁?在哪里?
客户是谁,是市场定位,想清晰这个问题是创业项目的基础。只的掏钱的客户才是完全意义上客户,没有愿意掏钱的客户,再美的商业计划书与产品都无商业价值;没有愿意掏钱的客户,创业只能是空中楼阁,终究会从白云中掉下来。
客户是谁,想清晰了,客户也愿意掏钱购买,仅仅有这样的分析是不够的。在创业实践中,创业者常常遇到的困难是客户掏钱购买的是别人的产品或同类产品。客户掏钱购买的是别人的产品,创业者急在心上愁在脸上,如何办?通俗一点讲创业竞争分析就是要把潜在竞争者的产品功能、价格、产品型号、销售情况等情况模清,做到知彼解已。如果是搞个街头小吃摊,多尝尝同行的口味,观察同行的生行的生意情况,分析同行的口味配方。
竞争者做好的地方,创业者虚心学习。如果在创业实践中与竞争者需要正面竞争,又需要进行一些竞争思考了。试问,现在还有没有没有竞争的项目或机会点?无论是街头小贩的生意还是高科技行业,只要你能想到的别人也想到的而且可能别人已在尝试了。在山寨能力非常强捍的中国,山寨版有时比正版的功能更多宣传做的更好当然价格更低。不管新创企业处于行业的什么市场阶段,竞争都是不可避免的,不是现在,就是在不久的将来,所以只要是创业就有竞争,超越竞争、避免竞争与正面竞争都是可能的选择,有什么样的竞争武器就做出什么的竞争选择。
创业一般是发现或发掘了某一商业机会或者创意,并来满足客户需求。不论是高科技企业还是一家小店,可能是某种填补空白的高新技术,也可能只是发现了某个细节分市场的有效需求。在商业社会中,真正做到别人所不能做到的,太困难。当创业者进入了一个市场空白区域,必然会引出很多后来者,并且这些后来者的成长速度会更快更强。因为他们在某些方面有了更好的参照,许多需要摸索、研究和论证的事情你都替他们做好了。很多例子都可说明这个问题,例如早在1993年,留美学者姜万勐、孙燕生将MPEG图像解压缩技术应用到音像新产品上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VCD,并斥资在安徽建立万燕电子系统有限公司,为中国人开启了家庭影视的时代。但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VCD市场相当成熟的时候,占据VCD大部分市场的是爱多、步步高、新科等新品牌,而不是万燕。申请专利是一种合法的垄断手段。中国的专利拥有量虽然最多,但是并不能真正实现产业化或者产生市场效益,所以在中国以专利当作竞争武器只能是少数。
大多数的创业者并不会拥有专利,他们只是评估了某个可能的市场机会后决定创业的。创业者需要考虑的应该是对行业资源的管理,定位自己在价值链中角色与商业价值。当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控制了这些资源,你就拥有绝对的竞争优势,也拥有足够的时间来规划下一步的发展,考虑如何更新将来的竞争优势。如今诺基亚都开始亏损了,“市场上讲究的就是‘适者生存’,创业者基于行业的竞争优势需要创业因势而变。
有人问任正非先生,当时为什么会在当时选择在电信设备行业创业?任正非先生的回答是,如果早知道这个行业竞争有这样激烈,就不会选择这个行业了。华为的创业入错行,成就了如狼的华为在世界舞台四面出击,并舞出了自己的风格。
中国有句古话: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中国还有一句古话:没有不赚钱的行业,只有不会做的人。如果我们把这两句话合起来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呢?创业没有不竞争的行业,创业入错行了能否取得一些成绩或大的成功关键还是创业的人,还是创业的人如何舞出属于自己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