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模式会比C2C模式来得更管用?今年8月中旬,已经运营了近三年的创意产品销售网站哇噻网“逆势而动”,由原来的B2C模式转为C2C的平台模式。在哇噻网CEO赵径文眼里,他认为C2C模式在中国并非已经彻底过时,只是先前的时间点和切入点不对而已。
B2C的“天花板”
2007年,在时尚媒体工作了十余年的赵径文发现,杂志始终不是自己的,很多想法也不能一一实现。于是,他开始琢磨“该干点别的什么”。
在几次与设计界的朋友聊天时,他了解到,尽管有一些不定期举办的创意市集能收获不错的市场反应,但在原创设计品牌和手工创意品领域却始终缺乏一个常规的垂直渠道。“为什么不把它搬上网,用相对较小的成本投入来建立这样一个常规渠道呢?”
为了将这个想法付诸实践,赵径文动用了身边所有资源:从熟识的投资人那里拿到一笔启动资金,拉来近百名设计师与网站签约,上线近40个原创品牌和超过2000个SKU的商品,甚至还请了明星主持李霞担任负责公关推广的副总裁。2008年11月,哇噻网正式上线。
在圈中好友的支持下,哇噻网的确“小小地火了一把”,但很快,各种问题也开始向赵径文扑面而来。
“首先,是推广成本太高。”正如赵径文所感受的,独立B2C网站的新客户获取成本从2008年时的几十元一路飙升到现在的过百元。这让手里只握着几百万启动资金的赵径文,每一分钱都花得战战兢兢。
但最让他头痛的,还是后端供应链的梳理。《城市画报》副主编、iMART创意市集策划与发起人刘琼雄告诉南都记者,与那些可以批量生产的工厂货不同,真正的原创设计、创意产品生产周期长,产量小,有的手工艺人甚至只有把上一批货卖出去了才可能做新货。这正是创意市集无法经常性举办的原因,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哇噻网的发展速度。
同时,很多独立设计师、手工艺人并没有创办公司,在向哇噻网供货时也无法提供发票单据等,也给哇噻网在制作财务报表、进行后续融资时造成了一定困难。
到了2010年年底,赵径文回忆“那几乎是最难熬的时刻”:资金链空前吃紧,核心成员相继离开。更重要的是,他意识到,照着现在的路子走下去,结果只能是亏得更多。
当垂直C2C遇见社交网络
在寻找出路的过程中,赵径文发现,同样是做原创设计品牌和产品的电子商务网站,美国一家名为Etsy的C2C平台网站自2005年创立以来,已吸引了近40万家原创品牌店,超过1300万款产品,2010年的销售总额达4.2亿美元,却只有150名员工。这无疑是赵径文最梦寐以求的“轻公司”模式。
“其实,如果一开始就尝试C2C模式,也未必做得起来。”赵径文对于转型C2C,并没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一方面,正是淘宝和各类独立B2C网站这些年所做的市场培育,才有了相当数量的成熟网购人群和一大批有着网络渠道意识的设计师、手工艺人,C2C模式才有了腾挪的空间;另一方面,微博、轻博客等新的社交媒体的出现,也让哇噻网除了交易之外,有了更多黏住用户和商家的工具。
因此,新改版后的哇噻网不仅一上线二十天就吸引了近500家店铺、超过8000款原创手工产品入驻,而且也将社交网络的功能与商品交易做了更多新的融合。
例如,每个用户(包括店家)都可以建立自己喜欢的商品的“博物馆”列表(店家所建列表中,自家商品不得超过三款),其他用户可以选择“长廊”模式浏览各个“博物馆”列表,哇噻网也会每天选一个热门列表做首页推荐。此外,用户还可以通过“挖宝”功能发现刚上架尚未被浏览或销售的新商品,或是通过“时光机”按照上架时间由新到旧的关系来浏览商品。
为了节省新平台的推广费用,赵径文也动用了过去积累的资源,说服UCCA艺术商店和徐静蕾的KAILA饰品等明星品牌和店铺进驻哇噻网,并打算在今年年底开始按交易佣金的方式尝试盈利。
已经办了六年iMART创意市集的刘琼雄对南都记者表示,尽管国内号称专注创意产品的电商网站不少,但像哇噻网这样只以原创、手工为标准的C2C平台却屈指可数。这或许不会是一门成长太快的生意,毕竟它无法代表某一类刚性需求,但专注和对社区氛围的维护却能构筑起相当的竞争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