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蜻蜓要做中国的LV。”几年前,当钱金波说出这句话,遭遇了不加掩饰的嘲笑;如今,这个梦想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目前,红蜻蜓已是拥有两万多名员工、下辖9个子公司、产值30亿元的多元化产业集团。但无论如何,钱金波都应该属于温州商人中的另类:他身上少了几分心计,多了几分谦逊;当许多企业大肆扩大,钱金波却提出归零的概念;投资数千万元,出版中国第一部鞋履文化辞典、发行第一套鞋文化邮票、创立第一家鞋文化研究中心和第一个国家级鞋文化博物馆,则是出于对品牌文化的理解。
“做一个引领东方风尚、备受尊敬的品牌,是红蜻蜓的最终目标。要创造一个备受尊敬的品牌,就必须让你的同行都有所受益。”长江商学院浙江校友会年会期间,钱金波告诉《投资家》。
走出温州
一个品牌的创建,首先要想到如何与消费者拉近距离,红蜻蜓的品牌归属感更多地与钱金波的童年记忆有关:因为家里穷,没钱买其它玩具,在楠溪江畔追逐红蜻蜓,就成了钱金波孩提时代最为美好的回忆。为了让家庭摆脱贫困,钱金波18岁便离开家乡,开始了异地打工的生活,并逐渐学会了做生意。
当时,温州的制鞋业正在悄然兴起,从24岁~32岁的八年间,钱金波开始到全国各地推销温州皮鞋,并赚到了第一桶金。1995年,钱金波从与亲戚合办的鞋厂(后来成为奥康集团)撤出股份,带着500万元回到老家,创办永嘉红蜻蜓鞋业有限公司,童年时代的记忆,则成为了他用用来描述红蜻蜓的广告语:“蓝天白云,绿草成荫,美丽的红蜻蜓带你回归大自然。”第二个月,一块广告牌便树立在瓯江北岸:这幅广告没有喷绘,而是一副蓝天青草的油画。
“我们的每一次路演、每一次会展,都是用绿色作基调,蓝天白云作辅助,让这些VI的统一来引导消费者的情感诉求。”目前,红蜻蜓已经进入上市前的辅导期,而在创立之初,温州制鞋企业已有3000多家,其中不乏知名品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立足并不容易。钱金波清楚,跟别人走一样的路就等于没有出路,况且资金有限,根本不允许创建工厂,于是,他采用“无工厂”的虚拟经营模式,随着资金的逐渐充足,才建立了自己的工厂。
按照对仿生学的理解,钱金波制订了红蜻蜓形的企业战略:“首先是大脑中枢,由文化观念和增长方式两种思想构成;然后是两只眼睛,因为红蜻蜓的眼睛是有2万多只复眼组成的,可以360度旋转,我们把它比喻成一只是研发设计,一只是网络渠道;红蜻蜓的四个翅膀,就是我们的人才工程、规模工程、创新工程和名牌工程;然后还有一条很长的尾巴,就是以品牌为核心,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