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 码:
  •  
农村妇女甘福琴创办茶厂创业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1-02-03
她是一名农村妇女,最擅长的就是种茶、采茶和加工茶。1987年,她48岁,那一年,她开始创业。20余年过去,她和她的子女创办的茶厂已跻身四川雅安十大边销茶企业之一。

她就是人称伍妈的甘福琴,雨城区大兴镇居民。

创办茶厂

为儿女寻一条出路

48岁,伍妈在这个即将“知天命”的年纪,向命运发起挑战,决定创办一家茶厂。

办厂的初衷,源于一个母亲最朴实的愿望——为儿女们寻一条出路。而坚定她办厂念头的,是雨城区和龙乡一带优质的茶叶,在业界,这里产的茶被称为“本山茶”。

伍妈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和龙茶好,一直都是比较抢手的。”

伍妈打小就在茶园内长大,从小就学着种茶、采茶、做茶,而后成长为一名制茶能手。1984年起,伍妈开始大量收购鲜叶,做原料粗加工,将半成品供给当时的雅安茶厂。彼时,她的家庭小作坊每年可以加工1.7万公斤干茶,代价是伍妈和丈夫、孩子们白天都去采茶、收茶,晚上都去加工茶。

后来,伍妈又在当地承包了几台茶叶加工机器,一方面提高产量,另一方面开始尝试介入销售环节。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各种体制因素的限制下,伍妈的创业路走得并不顺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竞相发展起来。到1987年,伍妈找到乡政府有关干部,表达了要创办一家茶厂的愿望。这一次,她的申请得到顺利批准。

政府批了200多平方米的土地,供伍妈修建厂房,大力支持她发展茶业。就在这一年,伍妈带着生产的1万公斤成品茶,单枪匹马前往康定销售。

“当时我向银行贷了点款,卖了一个月茶,所得的收入刚够支付利息。”创业之初的艰难,至今历历在目,伍妈回忆说,还了贷款的利息,刚走出银行的大门,自己的眼泪就刷刷地流了下来。

不过,伍妈仍然坚持下来了。第一年,茶厂上税仅200元,第二年上税800元,到第三年,上税金额就有6000元了……一步一步,伍妈怀着“为儿女寻一条出路”的朴实想法,将茶厂越做越大。

锻炼子女

“发配”到各地闯市场

伍妈共有子女六人,都被她派往各地拓展过销路,其中,最小的三个孩子与茶叶缘分最深。

1988年,伍妈带着四女儿一起去了甘孜。在甘孜,伍妈为女儿租好门面之后就离开了,留下四女儿一个人开拓市场,一干就是4年。4年里,伍妈的茶占据了当地很大一部分市场。而后,四女儿又辗转到了昌都,再做了4年。最终,四女儿因远嫁北京离开了茶行业。

四姐走后,五妹顶上。

五女儿伍仲玉接管了四姐的工作,而后,又逐渐开始管理茶厂。

到了2000年,伍妈将最小的儿子伍仲斌派驻到拉萨,一去就是5年。

谈及这5年,伍仲斌说:“第一年销售了7个车皮(一车皮5万公斤)茶,第二年就能卖14个车皮。”总之,每年的销售额都成倍增长。这5年,不仅销售额增长了,茶厂也得到长足的发展。

伍妈和她的儿女们,共同演绎了一个茶家族的创业故事。如今,伍妈的六个孩子中,只有两个从事茶业,但其余的儿女都对茶厂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2007年,因意外失火,伍妈的茶厂厂房被烧光,损失惨重,儿女们为了不让伍妈伤心,纷纷出资重修厂房。三个月,茶厂就恢复了生产。

伍妈说:“他们很团结,都关心茶厂的发展,因为大家团结一心,才能那么迅速恢复生产,我相信茶厂将来也会发展得更好!”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