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遇到这样的创业者:他还没有租用正式的办公室,他的兼职员工还是别人公司的长期雇员,他自己还在犹豫,下个月是不是真一个猛子扎下去,是的,他还没想好是否自己开办公司。
这么说,不是要打击创业者,我有另一个话题要引出。
这些甚至还没有说服自己是否放弃现有薪水的创业者,当他们跟投资人沟通的时候,却可以轻松地开出条件:融资300万美元,占股份10%。是的,一个昨天可能还在拿一个月不足万元的薪水,由于昨天晚上一个创业的梦(想),今天他已经按照自己身价2亿来安排生意了。
这么说,也不是为了贬损创业者,只是想跟关心创业的朋友沟通一下,一个创业公司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同样的产品构想,作为雇员提出甚至没有人理会,而一旦变成了创业项目,就变得异常金贵,甚至昔日的老板马上精神矍铄的表示要重金入股。这一切的背后,无非在检验:勇气到底能创造多少倍增值?不管别人怎么看,在我看来,创业与打工的区别无非就差在勇气上。
我始终不相信,那些打工时干活多了总以为吃了亏的人,自己创业就能全身心付出,一个你不热爱的事业,就算全是你的,又能怎么样?一个只关心财务数字而不关心业务的创业者是可怕的,他表现出的积极性,无非是让你看到一堆满意的报表,还有什么比这更让投资人顿足捶胸的?
一个参入了勇气的平常产品,一旦独立成独立的公司运作,确实多了很多的不确定性,不过,这种不确定性不仅可能带来高收益,也可能让原本挺好的产品变得无法运营。失去稳定环境支撑的产品,尽管有突破的可能,但更多的时候是面临资源缺失的困难。
既然这样,说创业的价值在勇气也不为过。
当然,许多人更愿意相信:创业的价值在于创新,因为创新要突破既有规矩,离开大公司去单打独斗,有比勇气更好的理由。
一说到创新,各种伪创新便接踵而至,既然这世界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东西,当然就有了克隆混淆创新的理由,而微创新便是最容易混淆视听的一个说法,“微创新”听上去跟“伪创新”还特别相近。
微创新如果作为业务改良来提,当然有其积极的意义,这世界总是温和演进的,我个人并不喜欢革命的字眼,然而,一旦微创新被创业公司使用,就常常成为克隆的代名词,创业公司谈微创新并不合适,微创新说到底是优化行为,成熟产品改良才适合微创新,从头开始的创业,拿什么做优化的基础呢,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创业公司要么发现用户存在的未满足需求,要么发掘用户需求。微创新不能成为克隆抄袭的挡箭牌。
创新总是相对的,却表现出两种极端的状态:要么鼓吹克隆,模仿是稳妥的创新;要么鼓吹革命,谁都要做下一代谷歌。前者经常出现在创业者的产品中,后者常常出现在专家们的唾沫里。
创业需要的创新,力度应该是适中的:它至少满足了用户的新需求,但还不至于改变用户的使用方式。
既然创新具有相对性,区别就不会那么绝对,但这不是说创新与否没有标准,作为创业者,判定是否具有创新精神还有了另外的角度:你是在争抢别人的饭碗,还是另造了一只碗。与此相应,我提倡资本应该驱动智慧增长,而不是助推零和博弈。
创业是个什么玩意儿?它是稳妥的进化,它没有产生新物种,但却酝酿了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