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的张瑞敏如今又开始谈Facebook和“长尾理论”。人们发现,这位中国企业家中的“管理教父”一点也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平静。他焦虑的是,海尔这家年销售额过千亿的家电航母还需要注入什么新的基因?
作为第一代企业家,依然在企业“唱主角”的实在不多了。因此有人评论说:“这些外露霸气的企业家们群体凭借顽强的信念和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取得了成功,但是当他们形成自己的帝国时,很多人已经很难打破既往成功经验,企业就容易进入盛极而衰的历史循环当中。”
作为中国企业家的领袖人物,张瑞敏不急于解释。长期以来就喜欢“谋定而后动”的张瑞敏,一直清醒一点:海尔需要新的管理武器,这个武器别人那里学不来,必须是自己找。而且,要从海尔组织内部闹革命中得来。
很多企业家都在创新商业模式,都想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提供“管理案例”。德鲁克之所以受到中国老一辈企业家推崇,就是他们认同“商业本质的竞争是商业模式的竞争。”30多年的改革实践,中国很多企业家和张瑞敏一样,也认为现代企业的竞争是商业模式的竞争,如果寻求不到合适的商业模式,一个企业也可以做大,但很难做强。“做强”是海尔和张瑞敏的使命。
张瑞敏博客上发表过他读《face-book效应》一书的心得:“Facebook会超越谷歌,原因在于谷歌是满足需求。Facebook是创造需求。Facebook有超过4500万个社区,每个社区的人,都是志同道合的,他们因此形成了关系,他们是个性化的,或者相对个性化的,互联网时代的用户需求也是这样。对海尔来讲,就是要把无数小众的需求,变成相对大众的订单。这个挑战很大。企业只有依靠互联网才能了解到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这是他思想方式的一个变化。
为了企业能够强并强得长久,他带领大家研究并逐步形成了“倒逼理论”:为了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必须以技术创新为基础,是必要条件,没有技术创新,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没有办法实现。海尔并不以技术创新为中心,而是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由用户需求倒逼。
作为中国企业家中的标杆人物,他并不认为自己就是成功的。但他承认自己是有变革态度和变革行为的企业家。变革是他思想的原点。
我们从很多成功并依旧成功的企业家思想中读到这样的理论:企业家的竞争中就不应该存在成功的概念。一切成功一定是过去时,今天要做的就是追求比昨天更高的目标。当一个人站上冠军领奖台的一瞬间,他已经不再是冠军,而是必须要为下一个冠军而努力。
在海尔的集团办公大楼前,有一组雕塑,图形来自《周易》。。张瑞敏说,这组雕像天天在提醒着他,一定要不断地放低姿态,追求更高的目标。只有超越自己的狭隘造富,中国企业才有可能跻身于世界500强。
强企业要稳定国家
任正非说:中国的领袖企业、龙头企业,需要建立世界伟大商业机构所共享的一个价值取向。
最近亚洲开发银行发布了一份关于2050年亚洲图景预测的报告。《报告》指出:2050年亚洲将重现历史上辉煌,可能再次成为全球领导者。而走向“亚洲世纪”的重要基础之一是,中国、印度以及东盟国家必须意识到,快速发展的经济体中存在的贫富分化问题不能再以当前速度恶化下去。
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认为:企业要集合消除贫富分化,缔造中产社会这个形势去努力做强,才可以推进亚洲乃至全球经济与社会向前迈进。
我们自然要把目光盯向华为公司。
华为在核心技术与技术创新以及其在全球主流市场主流行业的突破,对中国经济转型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企业家任正非为公司全体人员所制造出的“中产阶层模式”意义更是重大。
中国企业家很少有像任正非这样的态度:作为一位始终掌控公司命运并推动公司前行的创始人,持有华为股权比例仅为1.42%。这也是为什么多年来我们在各种财富榜单上找不到他名字的原因。
财富的价值是有朝向的。当我们看到任正非小小的比例时,却看到了华为大批员工成为了“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华为创造了近乎“全员中产”的中国公司纪录。华为也成为中国收入最具竞争力的公司之一。
中国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是创造中国中产阶层的源头之一。因此,很多专家认为“华为模式对中国制造业转型与升级意义重大。”
任正非写道: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中国的领袖企业、龙头企业,需要建立世界伟大商业机构所共享的一个价值取向,即以“提高员工收入、培养中产阶层员工”为企业的一个核心责任。这可能是中国制造升级,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基础所在。
细节的魅力在于让人们更加全面地看到实质。
华为代表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互联网新兴产业。这些企业之所以有能力为员工支付较高甚至世界级的收入,是因为企业从事利润较为丰厚的高附加值产业,产品在全球主要市场、主流行业有一定竞争力,或者凭借其独特性在全球可形成特殊竞争优势;他们将培育中产阶层作为企业追求的目标之一,使员工与公司形成“利益共同体”,最大程度地激发员工实现个人价值,从而实现企业价值。
事实让我们看清楚了一个结果:企业家为技术型、知识型的中产阶层员工创造了这一奇迹。中产阶层的诞生又成为中国的一个中坚力量。
经济学家一致认同:这些伟大商业机构的诞生是中国构造和谐社会、民富国强的一个先决条件,也是中国携手亚洲走向以亚洲为领导者的“亚洲世纪”美好图景的一个重要基础。我们的目光与政策应该从造富与追求销售收入进入500强,更多地转向培育扶植这些能打造中产社会的伟大商业机构。
企业家里的思想家任志强说: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被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被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功。
站在历史的潮头,企业家都是能够自己说服自己的人。
强企业要投资诚信
蒋锡培说,讲诚信是投入小、收获大的“生意”。
远东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蒋锡培9月初的一天,与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张朝阳共话“企业诚信”。
在谈到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社会如此多的诚信危机时,刚刚得知中国企业500强名单发布的蒋锡培结合自己企业谈到:我觉得我们做企业的,不说政府,不说别人,首先说自身。对员工讲诚信,他感觉有安全感、踏实;对社会讲诚信,百姓认同你,买你的产品。诚信不仅仅是一种责任、一种品德,它也是投资最小,回报却最大的“生意”。
民营企业家发现,近年来蒋锡培不断地在各种场合大胆地讲自己的观点和做法。如今,他又给那些走在创造财富路上的企业管理者提出朴素的建议:诚信是做人做事的底线,如果这样的底线都没有了,意味着你放弃了原则,放弃了实现梦想的正确道路,毫无疑问,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不好的。
毫无疑问,比民营企业家能够讲理论的企业家大有人在。但是,比一比事实,哪个敢于承诺自己的企业没有给社会和公众制造痛苦和失望?每当国家和人民有难,他们都敢于冲在前?
铿锵的脚印、雄壮的声音意味着什么?
500强企业家告诉世界“我们正视责任”。
世界500强企业都有“生存法则”,像孔雀一样展示自己的优点:胜利来自于比别人早走一步;培养大雁精神;以老板的心态去工作;做许三多式的傻员工;无疆界工作;好方案+不落实=0;做问题的终结者;不怕做错事就怕不做事;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希望大家忘掉成绩,要留下责任的企业家还有中国移动老板王建宙。做电信行业30多年了。刚入行的时候他想不到电信会发展到这种程度。人海抢手机的时候他还是杭州电信局的局长,“供不应求”四个字让他的最高理想就是“哪年哪月,只要我们的客户可以轻轻松松地想装电话就装电话”。
说到强企业的未来责任时他坚定自己的信念:这个行业的变化确实是市场的需求和技术的发展互相促进的,但是我希望大家忘掉成绩,留下责任。责任是不能忘掉的。
强企还需要什么?
想做一家伟大公司的联想老板柳传志表示: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我不能被捧得那么高。但是企业在世界范围内要有影响力,就必须有强企业的决策。
让我们注视着中国企业500强。
让我们注视着中国500强的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