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 码:
  •  
脉可寻:最值得关注的创业公司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1-02-15
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这是所有初创型公司的立身之本,也是“创新中国”活动致力于挖掘的三大宝藏。在创新中国2011总决赛现场,不少企业因“三新”让人眼前一亮。比如北京祺瑞乾坤科技有限公司基于微博信息搜索开发的产品“微精”;比如用于创伤治疗的维斯第,由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有限(集团)公司自主研发;上海脉可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从商务人士找名片的烦恼中嗅出了商机。

对于大部分创业者来说,创新中国的赛场是他们的处女秀,也是第一次面向豪华阵容的VC讲述自己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决赛现场的TMT专场和无线专场几乎出现“一座难求”的火爆场面,人们关心的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社交游戏等领域,也是VC追逐的热门行业。杭州杰夫、盈科泛利等,都是此次决赛中值得关注的行业新星。也许他们的创新点还不够成熟,但这些新鲜面孔的爆发力和成长性,不容忽视。

王威扬在2010年底创办上海脉可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脉可寻”),希望产品能够解决商务人士的烦恼:名片这个几十年前就诞生的商业交往工具带有太浓的商业社交意义,至今都没有退化的理由,但当名片积攒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一摞摞名片中找人、抄下电话并拨号就成了费时、费力的一系列动作。而他的产品只需要将名片拍下来,对方的姓名、公司名称、职位、电话等就被自动识别到手机上,变成通讯录形式,搜寻和使用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简化。

最初设想到这款产品的功能时,王威扬认为它一定会足够实用,因为即使在美国也没有更好的解决方式。这让之前从事金融行业的他决定离职创业。王威扬最初想到的就是把名片信息和手机直接联系起来,解决随时随地找人的问题,但这会涉及到无线互联网领域的开发,“外行”王威扬只能从Web端做起,同时思考在无线互联网上的解决方式。

很快,他向朋友们咨询了设想的可行性,组建了一个无线互联网开发团队。脉可寻的识别软件在2011年8月26日于苹果App Store上线,Android手机版本预计在9月初上线。这款产品可以在上传30秒之后实现名片的“录入”,还可以支持连续拍摄,只要像素达到200万以上的智能手机就可以使用。

对于这款只用了8个月便“速成”的产品,王威扬自认为,脉可寻的确没有太炫的技术,目前无线互联网领域本身就是创意主导,创业者需要有足够的商业敏感性,而技术早已不是门槛。实际上,王威扬需要使用的技术无非是无线开发、文字识别等,找对人就不难解决。王威扬承认,他的产品的确并不难复制,以此看来,刚刚上线的脉可寻面临一个相当关键的时刻,只有积累到足够的用户,脉可寻才有更大的想像空间。

而那个更大的空间在哪里?没有人会去做盈利希望渺茫的生意,虽然王威扬在前期将脉可寻免费放在苹果应用商店等各大手机软件商城上,但他并不会把宝押在这里。王威扬曾经在某人民币PE基金任职,对资本以及商业模式的判断并不陌生。他更大的梦想是,将名片识别模式延伸为一个社交网络。王威扬并不想透露这个商业模式未来的雏形,但无论如何,名片都算是一个巧妙的入口,而且可以以此形成一个纯粹的商务社区,广告和增值服务很可能会是社区未来的主要收入来源。而这也将使脉可寻从一个软件工具变成了平台。

想要以名片形成社区,一切都要基于“云端”处理,也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安全性。“名片”是一种本身就带有公开性的介质,而“云”带来的副作用就是信息流失。不过王威扬强调,自己不会用这些数据去冒险换取短期利益。况且人们对骚扰短信已经习以为常,而发放名片时其实大家已经做好自己某些信息被公开的准备,脉可寻能做的就是在手机端与手机云端做加密,尽可能避免任何信息泄露。

在中国,BSNS(商务社交网络,即Business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的发展一直难以找到出路,构建人脉网络的基础比较薄弱。王威扬认为,中国的社交文化的确并不深厚,尤其是商务社交,在网络上接触还不如喝酒交朋友。在脉可寻的战略时间表上,积累用户还是首位,王威扬从大学时就关注各类社区,脉可寻从名片开始切入,是从完全封闭的东西开始逐渐组成社区,和优士网等网站的模式也不一样。这个社区也会先让每个在现实生活中换过名片的人先产生联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