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起家将一个软件园做成国内最大的软件园,个中的困难外人或无法想象,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个软件园并非是政府设立的,而是“官助民办”的园区。
这就是大连软件园(DLSP),作为国内首个“官助民办”体制的园区,这一模式在长期的实践中走向了成功,已经复制到了长三角的苏州以及中部地区武汉。
在大连软件园总裁高炜看来,“官助民办”的本质就是依靠市场力量,DLSP能够走到如今并发展壮大关键就在于走市场化创新之路。
因此,在这个园区,依靠灵活的民办体制,大部分工作都围绕企业的创新来进行。
普华永道(中国)合伙人John Barnes9月15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特别强调,人力资源成本上升等问题并不会影响大连软件园外包业务,因为大连软件园具有地理位置、高效服务等一系列综合性优势。
如今,大连软件园已经是国内最大的软件园,并且优势明显,未来如何进一步借助机制优势来壮大园区都是园区负责人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达沃斯论坛期间,高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认为企业才是创新的主体,要通过支持企业创新等方式来实现整体创新,并进而推动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官助民办”的DLSP的试验
《21世纪》:为何提出“官助民办”这样一个模式,此前园区往往都是政府背景的。
高炜:政府和市场的作用都很重要。就目前而言,创新要和市场的结合,应该被市场和客户接受。如今,我们往往脱离市场的需求去讲创新比较多一点。
作为国内第一家“官助民办”的园区,我们软件园“官助”与“民办”的模式充分发挥了政府和企业两方面的积极性,一方面体现政府前瞻性的政策导向,避免了政府在操作环节中出现低效率的现象,另一方面激发了负责园区运营企业的积极性和灵动性,促使企业在深入了解软件和服务外包行业的同时,制定出完全适合这个产业发展的创新服务体系。
《21世纪》:那这种“官助民办”的模式会不会出现运营的民企非常重视短期利益,会和地方政府的产业目标在短期内不一致?
高炜:作为民营企业很多时候更看重的是长期利益,所以很希望将园区内产业培育好,不然也就不会投资到这个领域去。
现在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希望也较为迫切,我们也较为理解,但只要双方都共同努力去制定长期规划,共同努力,会将园区做好。
《21世纪》:这种“官助民办”的方式使得DLSP很灵活,比如后来国内首推了BOT模式,为何采取这种模式?
高炜:为了帮助企业降低投资风险,我们提出了“BOT模式”。这一独有模式在帮助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帮助大连软件园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
所谓BOT模式,即由软件园准备好场地、设备、人员,进行楼宇装修、设备安置,并负责前期的建设和运营,而企业只需要派遣一些管理人员即可。待业务顺利开展起来,再将公司整体移交给客户,这一合作模式又被称为“交钥匙工程”。
目前,我们已先后同IBM、UEL(日本优利)、OKI DATA(日冲数据)、松下、思科、日本财产保险等多家公司开展了这种模式的合作,并获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