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 码:
  •  
创维张学斌:要做中国的索尼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1-02-19
张学斌在摄影师的要求下摆姿势。一会临窗而坐,看着窗外。一会在电视机前,垂手而立。摄影师不说行,他就保持着那个姿势不动,很有耐心。

十一年前,国内一家民营家电企业的大亨请他前去管理。前后交谈了数次。最后一次在海南一个酒店里,他们聊了个通宵。

那个人是创维集团的创始人黄宏生,他说,“要做中国的索尼”。这句话打动了张学斌,也开启了他在创维至今的事业。

这是一个赚慢钱的过程。需要耐心。

十年后,索尼已经不是制造业最巅峰的公司。但是张学斌,创维集团现任董事局主席、总裁,把创维带到国际知名大公司的决心并没变。

去年的年报显示,创维一年的利润超过12亿港元,是彩电业最好的企业,比同行其他公司利润总和还多。

但跟同行业比,创维又算是个另类。在美的、长虹、海信等传统家电企业都投资房地产的时代,创维没有房地产业务。

张学斌对《中国周刊》记者说,“有诱惑,但是创维不做。”

做什么,不做什么,当然跟张学斌个人的性格有关。

赚踏实的钱

演员刘晓庆在微博上发了一条段子:“七匹狼做地产,美的做地产,海尔做地产,雅戈尔做地产,苏宁做地产,国美做地产,苏泊尔做地产,格力做地产,格兰仕做地产,奥康做地产,娃哈哈做地产,喜之郎做地产,奥克斯做地产,长城床垫做地产,长虹电器做地产,五粮液、郎酒、水井坊、阿里巴巴都在做地产,神奇的地产啊,让72行最后都殊途同归!”

刘晓庆的这段话不一定完全准确,但反映了一个现象:制造业利润微薄的当下,很多公司把触角伸向了利润更高的地产行业。

这个,张学斌表示理解,也相信有公司赚了大钱。

但有人找到张学斌,要和创维合作地产时,张学斌拒绝了。一方面,来自他的专业判断,不看好这个行业的长期发展。另一方面在于他的个性,依照他的态度,“即使我做也做不出暴利的地产”,况且,“还有别的风险”。

“房地产业务关键在于两个,第一是土地,第二是税收。先说税收,房地产征税很厉害,利润超过180%的部分,基本上是税收拿走了,那就不可能有那么大的暴利。但是这些能够拿到那么大的利润的企业,往往都是有很多方法去做。因为我是财务出身,我觉得这个有很多方法,但如果我们去做,肯定也不会有太大的暴利。”

他继续说,“土地资源,创维没有优势。我们是民营企业,没有政府背景。国有企业是政府的亲儿子,我们民营企业也是儿子,但是是捡来的儿子。”

另外,就是比钱更重要的安全问题,“房地产企业比较乱,我们这种企业比较怕不规范的东西,说实话,我觉得这个也是一个风险,因为我们没有太大的……民营企业没有人能够保护的。”

他顿了顿说,“我们老老实实做实业,做产业链也会有合理的回报率。这样更踏实。”

实际上,他年轻的时候面对过赚快钱的更大诱惑。1991年,刚从大学辞职下海的他和妻子来到海南寻找机会。当时看到几乎满大街的人拿着图纸在东奔西走。房地产火热得不得了。

他夫人进了冯仑、潘石屹的万通公司做财务。“收入比我好,工作环境也比较好,工作也比较轻松”。但张学斌一点都不动心,有人来拉他进入金融地产行业,他摇了摇头。他反潮流进入了海南罐头厂。

对热潮流,张学斌有自己冷眼旁观的思考。

“金融业、房地产,看起来穿西装、打领带,说出来比较好听,但那是虚的,受政策的影响太大。我就喜欢做实业,比较有意思,也脚踏实地。”

正因为他这种比较冷静的个性,让他成为海南房产泡沫的看客。后来,他亲眼看见,两年前卖一万块钱一平米的房子,最后几百块钱还卖不出去,管理费不愿意交,最后只能炸掉。

策略地做事

张学斌承认,他这种冷静、克制的个性和他的人生经历有关。

他的眼睛很大,抬起头来看看上空,想了又想,慢慢说,“说不清具体的关系,朦朦胧胧的”。

1963年他出生在四川乐山的一个村里。父亲是村里的会计,母亲身体不好,一家都靠父亲收入度日。他家里有五个兄弟姐妹。因为家里穷,后来张学斌对外界回忆,他上高中之前基本没穿过买的鞋子。高考前,他一边在工地上打工,一边趁着休息的时间复习。

高考是他改变命运的唯一渡船。为了挤上它,他隐忍着自己对理科的喜爱,报考了文科。在他当时看来,理科的底子太薄,怕考不好。文科死记硬背的东西多,是那种大快干上就能有收获的土地,保险。

他后来考入了中南财经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1987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在外界看来,一个农村娃变成高级知识分子已经是鲤鱼跃龙门了,算是光宗耀祖。但是他并不满足当时的生活,甚至厌恶。“我最讨厌简单重复的工作,大学里面教书就是。”

因为不甚喜欢,他甚至能脱口而出,五年老师的生涯,他只上了两百五十多个课时,相当于一学年只上一个学期的课,“其他时间外面搞点项目,跟人家搞设计,小项目什么的”。

等他和学校的合同到期后,他打定主意去社会闯荡一番,学校当然不允许。思来想去,他给学校提出了一个合情但“不合理”的软钉子:能不能把他的夫人调来,解决他们“两地分居”的问题?

当时,尽管在同一城市,他妻子上下班得花四个小时,他们距离太远了。

张学斌承认,他知道学校对此无能为力。“当时的政策是两地分居可以解决,同一地隔这么远不解决。我在找一个理由离开学校。”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