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言商,道自然成。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老牛不要期权,自然是老牛的“道”,或经营之“道”、或“言商”之策略、或企业文化之诠释、或老牛自己的思想升华……如此不一而足,自然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这无疑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态度和思想境界——从践行自己的“道行”开始,以商载道,实现相应的管理之道与经营哲学,把商业文明做到文化精神的高度,同时折射出一种道德光芒。如此就不难理解老牛不要期权的内涵了,包括其本人从企业家到专职慈善家的华丽转身。
老牛不要期权看似“功成身退” 式的财富观和从企业家到专职慈善家的华丽转身,不仅彰显出一个企业家的“人生智慧”,更显现出许多超越商业之外的思想期许。这或许是一种不谋而合的对接,就是近几年来广被人们看好的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
对于创业者和职场人来说,“期权”,一直是一个充满魔力和诱惑的词,意味着通过你的努力工作,将可以获得一笔丰厚到你难以预料的财富。正因为如此,期权也作为投资方激励企业经营管理团队最常用的方式。
有评论讲:捐股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慈善模式。
期权的常象
期权是什么?期权实际上是对企业管理者或员工努力工作的回报。它肯定不是一种公司福利,也不是每个公司都有的薪酬项目。作为一种长期激励计划,股票期权旨在吸引和激励员工为企业长期服务。因此业界也将期权计划称之为“金手铐”。
而作为一种激励员工的制度,股票期权制也改写了传统的公司治理结构,它打破了传统的股东和员工的截然界限,把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的贡献和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期权激励的授予对象主要是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这些员工在公司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他们掌握着公司的日常决策和经营,因为有期权的激励,高管们会想方设法提高公司内在价值,从而提高公司股价,并从中获得收益。
既然是回报,那么按贡献大小来分配是天经地义,也是最公平的分配原则。公司的创始人或领头人由于有着超乎寻常的贡献,所以,如果其在公司里的持股比例比较低,那么,理应获得最丰厚的期权回报,这也是众多企业实践反映的期权分配规律。
蒙牛的异象
蒙牛是牛根生亲手培养出来的企业品牌,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事实证明,蒙牛在老牛的带领下仅用了10年时间,就让产值从零起步达到300亿,稳居乳业龙头地位。同时,蒙牛的股权是高度分散的,牛根生在蒙牛的持股比例也只有10%左右。
然而,一方面,当初蒙牛授予期权时,遵照牛根生的个人意愿,公司从未向他授予任何期权——老牛不要期权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骨干能够多拿一些;另一方面,老牛自身持有的股份不仅从未套现过一股,而且将全部股份捐赠用于公益慈善事业,“全身而退”,寄情慈善公益。
蒙牛董事会秘书卢建军证实了上述说法:牛根生先生自持有蒙牛公司股份之日起至今,没有套现过一股,至2010年底全部股份一部分捐赠给了老牛基金会(前身为老牛公益事业发展促进会),一部分捐赠给信托;同时当初公司授予期权时,遵照牛根生的个人意愿,公司未向他授予任何期权,故牛根生先生并没有行使期权或股份套现之权利。
老牛基金会秘书长雷永胜对此的说法与卢建军类似,他向记者表示,牛根生自持有蒙牛公司股份之日起到现在,不仅一直未套过现,其家人在蒙牛所持的所有股份,业已通过直接捐赠和捐赠信托的方式全部用于公益慈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