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称,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中国经济将面临更大的挑战,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将成为大概率事件,但不能再走信贷和财政"双扩张"的道路,而应通过优化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着力点,促进经济发展平稳转型。
中国金融时报周一援引她指出,今年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等,总体保证了国内经济平稳发展。但是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通货膨胀和财政债务的压力,这意味着政策不能再走信贷和财政双扩张的道路。
吴晓灵给出明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有:外需减少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更大转型压力;落实"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会使一些产业减速;此外,房地产调控,高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发展战略调整,也会减少投资拉动的动力;同时政府投资能力受限,内需增长乏力,而外资减少使得经济增长的动力减弱。
"面对这样一种经济环境,走双扩张道路已经不可能,否则只能积累矛盾,"吴晓灵指出,"如果中国政府再次放松银根和财政发债的约束,未来将面临大量债务,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且没有建立起完整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家来说,将会是很大的问题。"
她并认为,未来几年中国为了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保持3%至5%的通货膨胀率是必要的,并可能是一个常态。
在通货膨胀从适度通胀到恶性通胀的边缘之间,她给出的政策建议是,以控制通货膨胀和保就业为目标确定货币政策的取向,从目前通胀趋势和就业状况看,货币政策应保持稳定状态,"不宜放松,...也不宜做大的调整"。
她并表示,近三年巨大的货币存量和今年预定的货币信贷目标,与经济发展要更加注重质量的要求是相适应的,当前货币政策从总量上是适合的,但结构上有问题。故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着力的关键,不是量的扩张而是要搞好现有货币资金和金融资产的盘活。
对此,她建议,要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给中小企业增加股本融资的渠道,建立资本市场升级降级的机制,让市场选择上市企业;并给公司以债务工具的选择,让更多的大型企业和优质中小企业到债券市场上融资,从而把有限的贷款资源让给不具备发债条件的企业。
同时,要改进银行贷款管理方式,减少企业过桥贷款压力,减少市场资金人为紧张和信贷市场的寻租机会;并放开信贷市场,引导民间借贷阳光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