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推动下的数十年繁荣时期,几乎每个国家,无论穷富,基本上全都忽略了国内不断拉大的贫富差距问题。
但由于世界大部分地区陷入金融危机,全球经济繁荣掩盖一切的时代已经宣告结束,有明确迹象显示贫富差距已然成为眼下“烫手的山芋”。
这一问题无论对企业、个人还是整个政治体制,都有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想当年在1998年英国工党掌权不久时,资深政客曼德尔森(Peter Mandelson)曾说过工党“对人们富得离谱毫不在乎”。但现在几乎没有哪位政客敢口出此言。
除巴西等少数个案之外,第三世界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过去十年中已经空前缩小,但全球各国内部的贫富差距却在普遍拉大。
在金融危机前的20年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DC)数据显示,多数成员国家的贫富差距都在拉大,英语国家、日本与以色列尤其明显。
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各国家庭可支配收入普遍以年均1.7%左右的速度增长。但在经济危机爆发后,该趋势似乎正在发生逆转,并由此导致中产阶层及穷人产生一种强烈的不公平感觉。
在发展中地区,日益严重的粮食和燃料价格上涨亦侵蚀了中产阶层的购买力。虽然这一群体的人均收入仍在上升,他们也有自己的苦楚。
从“阿拉伯之春”到欧洲反紧缩游行,再到印度、以色列、中国乃至智利等地的情况,全球抗议运动此起彼伏,其原因大相径庭,但追根溯源几乎一直都是对精英群体腐败、失控等问题的不满。
人们的愤怒与不满在社交网络上迅速传播,而大多政府由于准备不足,现在多是手忙脚乱,苦苦应付。
政治风险咨询机构欧亚集团(Eurasia Group)总裁布鲁莫(Ian Bremmer)称:“在全球大多数国家……财富差距都在拉大,这与传播技术结合后,你就会看到更多的社会不满情绪。”
上世纪30年代的阴影
最近美国、欧洲的经历表明他们也面临巨大问题。一些人担忧,当地社会不满情绪的蔓延会加大欧美解决债务危机、确立连贯政策的难度。
本周末通过社交媒体组织的抗议出现在纽约华尔街街头,美国其他城市“快闪暴走族”(Flash Mobs)偶尔的洗劫活动,呼应了欧洲更大的抗议活动,一些人担忧更糟糕的还在后面。
纽约市长布隆伯格上周警示,如果不迅速创造就业机会,美国可能会看到类似于今夏伦敦街头上演的暴乱。
对于一些人而言,上世纪的教训如警钟长鸣。
华盛顿智库布鲁金斯研究所资深研究员盖尔斯顿(William Galston)说道:“大量证据显示,一个小但发展中的中产阶层是政治稳定的主要动力。”盖尔斯顿还曾担任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政策顾问。
“但是当你有个巨大但是不断萎缩的中产群体、对未来抱有不安和恐惧,那政治就会动荡,甚至面临危险。上世纪30年代的欧洲就遭遇过这种情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