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 码:
  •  
高职毕业生就业为何"逆市飘红"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1-03-04

目前,高校毕业生纷纷感慨“就业难”,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率却“一枝独秀”,上演了一出“逆市飘红”的喜剧。

在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就业形势下,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普遍比较乐观。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从何而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哪些值得推广之处?5月19日,本报《校园BBS》“高校行”活动第14站走进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一场现场技能展示和探析会,与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学校和学生等各方代表,共同探讨高职毕业生就业“逆市飘红”背后的奥秘。

本次“高校行”活动由本报和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物产元通机电(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本报《校园BBS》栏目和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及汽车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共同承办。

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喜人

陈冰冰是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06级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去年暑假他进入浙江奥通汽车有限公司参加社会实践,其勤奋踏实的工作态度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好评。更让大家刮目相看的是,满脸学生气的他有着过硬的专业技能。

去年11月,陈冰冰通过初试、复试进入奥通公司实习,并与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与陈冰冰一同实习的另4名学生也与公司达成就业意向,均提前实现了就业。

面对就业难,高职院校学生大多并不发愁,尤其是汽车、物流等专业学生,在当前金融危机下体现出了较好的竞争力,甚至出现被用人单位争抢的现象。

浙江物产元通机电(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飚说,他们集团旗下有100余家分公司,这些年业务发展非常快,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很旺盛。仅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每年就有大量毕业生进入公司,目前公司里的“浙经院”毕业生已达300多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5%以上。

据了解,“浙经院”近年来的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目前,2009届毕业生中已有92%左右达成了就业意向,继续保持可喜的就业形势,不少毕业生已经在用人单位上岗。

校企深度合作提升竞争力

在活动现场,几名学生组成3个队伍,分别进行汽车品牌鉴赏、汽车营销和汽车维修演练。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大二学生卞海燕的表现异常抢眼,她的讲解大方得体,对汽车知识了然于胸,俨然是一名成熟的汽车销售员,博得了嘉宾的一致好评,浙江物产元通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当场与她签订了顶岗实习协议。

在另一边,嘉宾故意设置的两个汽车故障被学生准确地查找出来,并迅速排除。浙江之信汽车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丁国泉感叹说,这些学生排除故障的技能规范而熟练,完全达到了4S店专业人员的水平。

毫无疑问,过硬的专业技能是“浙经院”学生受到用人单位青睐的主要原因。那么是什么让他们在校期间就具备了这样成熟的技能?“浙经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林丽萍介绍说,这一切得益于校企深度合作。

与一般的校企合作不同,“浙经院”几年前就已经让用人单位介入学校的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在“浙经院”的校园里,有一家学校与物产元通集团合资创建的元通快修专营店,既是对外营业的实体,又是学生锻炼技能的实训场,学生不用走出校门,就可以随时去那里学习实践。几年来,一批又一批学生在这儿学成出师。

学校还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培训师资、共同培养示范生、共同建设实训基地。物流专业就是根据社会需要开设的,汽车检测与维修等专业也因市场需求而问世。正是因为这种与用人单位的深度合作,使“浙经院”始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对症下药,使学生在踏出校门前具备应对市场挑战的足够能力。

深度合作办学模式值得推广

在整个活动中,“浙经院”学生所展示的技能与风采让嘉宾大开眼界。“我们从不盲目追求名校毕业生,只注重他们的专业技能。”浙江物产元通机电(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张剑峰在签下一批毕业生和顶岗实习生后深有感触地说,媒体在这个特殊时期,策划这样的活动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可以传达企业用人的标准和学校人才培养的经验,让全社会共同关注大学生教育与就业。

在企业挂一个实践基地的牌子很简单,但要做到真正的深度合作却很难。有专家指出,国内外成功的高职教育无一不把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以及整个教育与市场的运作融为一体。谁在这方面搭准了市场的脉搏,谁就能走在职业教育的前列。从这个意义上说,“浙经院”积极探索和实践的“校内有企、企内有校、互动双赢、开放合作”的产业学院办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浙经院”党委书记俞步松认为,通过校企共建生产性的实训场所,可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而通过校企共同推进专业群建设,则能实现校园人与职业人的零距离对接。这样的教学模式,最终可以帮助学生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

参加活动的杭州市人才开发中心毕业生就业服务处处长熊伟说,今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力促大学生就业,杭州市也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他希望有更多的企业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就业岗位,并积极主动地与学校开展合作,共同探索有利于大学生学习、成才、就业的教学模式与途径。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