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对社会的促进功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提高国民素质。人口质量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要素。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程度和水平成为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国众多的人口,若没有形成与这个社会所要求相适应的文化素质,就会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会阻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由9%(1999年)提高到15%。此后,由于普通高等学校的大幅度扩招,面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教育部又提出,到2005年实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的目标。从实际发展情况看,200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实现了15%的目标;2004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18%;2007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22%,国民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5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0年以上,高等学校在学总规模超过2500万人,全国总人口中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已经达到7000万,从业人员中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人数已经位居世界前列,这个速度是相当快的,创造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奇迹。对于这一奇迹的创造,高等职业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功不可没。从这个意义上说,高层职业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提高全民素质,拉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
2、促进对外交流与合作。高等职业教育可从两个方面促进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一方面通过高等职业教育的对外交流活动,如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学术交流、教师出国访学等,促进各国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吸收、相互作用和相互借鉴;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过程本身通过对不同文化的学习、吸收和借鉴,形成新的文化,促进文化的繁荣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对外交流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提高的过程、发展的过程。
3、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已由依靠物质、资金的物力增长模式转向依靠优质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本增长的模式,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非常明显。国内外经济发展已成功地证明了这一点。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1991年)中明确指出:“职业技术教育的规模和水平影响着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和发展速度。”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提高劳动者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建设。”发展经济必须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基础条件,高等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程度,从整体上提高了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职业知识和技能。
马克思指出:“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高等职业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性质和形态,可以把一个非熟练的劳动者训练成为一个熟练的、专门的劳动者。而且通过劳动能力的提升,可使他们直接工作在一线生产过程中,提高对技术转化、生产过程原理的理解程度,提高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高等职业教育通过对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对经济发展产生决定性的作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