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务院先后三次召开或批准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于2002年和2005年两次作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把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就在不久前,教育部部长周济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
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定位意味着,作为民生之本的职业教育,绝不仅仅只是优化教育内部结构、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更应当在服务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整体能力提升中充分体现其贡献力和价值。
职业教育必须跳出教育本位才能办好。在这一点上,浙江省明显走在了全国的前头,如绍兴县职教中心创立的“车间进学校”经验和宁波象山职教中心“一个专业办一个公司”的经验,给职业教育如何及时精准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脉动、进行自身改革发展和创新带来不少启示。
浙江省职业教育发展强调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农村办学,培养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浙江的经验表明,职业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方式最直接,对社会的贡献力也最容易显现,但前提是职业教育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联,必须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保持相当的敏感度。
职业教育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就不能关起门来办学,不能一味强调学科和专业的完整性,不能忽视职业教育的特点。本次论坛就是从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创新这一角度,对职业教育如何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作进一步的剖析和探讨。
2009年,中国的职业教育正处在改革与发展的历史关键点上。这一年,中职将完成860万的招生任务,基本形成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格局。同时,职业教育将在稳定规模的基础上,实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战略转移。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面对随之而带来的社会经济生活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职业教育理应审时度势、应时而动、改革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增强职业教育的生存力、发展力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