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 码:
  •  
以职业道德教育带动职业教育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1-03-08

目前,学校德育工作不能得到重视是个不争的事实,特别是许多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已有越来越边缘化的倾向。为扭转这一现状,教育部于近期下发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颁布了5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教学大纲,启动了新一轮德育课课程改革工作。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如何?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如何实施?德育工作者队伍本身应该如何培养?近日,笔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德育教学研究会主任蒋乃平。

中职德育要让那些受着批评长大的孩子昂首挺胸地走向社会

中国青年报:教育部最近颁布了中职德育课程设置意见和新的教学大纲,是一个信号吗?

蒋乃平:德育课改方案是教育部去年年底颁布的,实际上这个课改方案也酝酿了有两三年,课程设置的变化比较大。今年3月还要召开一个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会上将要颁布几个文件,一个是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同时,还要颁布一系列有关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校园文化工作等条例。推动新一轮德育课改的落实,也将是会议的重要内容。

中国青年报:中职德育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蒋乃平:职业教育是培养产业工人和现代农民的一个主渠道。这些人的素质影响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这里说的素质不仅仅是具有会开机器、会种地等技能,而同时要有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综合性的素质。因而,德育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

可是,接受职业教育的这些孩子在小学和初中大多都是受着批评长大的,在教育选拔的过程中他们是弱势群体,且他们的家庭也大都比较贫困。这些原因很容易造成这些孩子有自暴自弃的心理,感到前程无望。所以我认为中职学校中的德育工作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让每年招收的800多万孩子,灰溜溜地进来,然后通过学校的教育,抬着头、挺着胸走出去。

中国青年报:看来,中职德育工作要承担的责任很大。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这个导向会不会使中职学校只重视专业课而轻视德育课呢?

蒋乃平:教育部的规定是明确的,德育课不能减。但是实际上,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中职学校本来是要求在第五学期开设哲学课,但是,很多学校在第五学期学生都去实训了。有些学校的德育课老师也就只会讲条条框框,照本宣科,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另外,有的学校没认识到德育素质是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其实,很多用人单位更看重个人的综合素质,他们看这个学生有没有责任心,是不是遵纪守法,能不能按工作规章制度做事。很多技能很快就能学会,而人的素质的塑造需要花更多时间和心血。

中国青年报:中职学校德育课很难开展的原因是什么?您是如何看待这些原因的?

蒋乃平:中职学生本身基础差,听不太懂。这是一个原因。另外,孩子们觉得现在的教材距离他们远了点儿,深了点儿,而这轮课改就是希望能解决这个问题。德育课中基础知识一定要有,但是要更贴近中职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

中国青年报:这三个贴近就是这次课改的核心理念吗?

蒋乃平:对。德育应是快乐的,为什么现在的学生上德育课不快乐呢。主要是现在的德育一是灌输、一是管理。当然必要的管理和灌输是需要的,但是只有灌输和管理,实效就不可能高,必须得有一个学生参与、感悟、实践的过程,这个实践感悟的过程必须得让学生感到德育亲切、可信、有用、愉快。让学生感到快乐的德育,实效才能高。

德育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中国青年报:这次德育课改把职业道德的培养放在一个很高的位置。也有人认为,对中职学生来说,教会他们爱自己的职业是最大的德育,而职业道德的养成仅靠几门德育课就能解决吗?

蒋乃平:德育课是我们的主渠道。但是除此之外,班主任、校园文化、学生会、团委实际上都在做德育工作。包括很多文化课、专业课中也渗透着德育。有一次我到一个工科类的学校去,学生正在那儿实训修汽车,快下课了,我看到每一组每个工位的学生都把钳子、改锥、扳手整齐地摆好,实际上这里也蕴涵着德育――一个良好职业习惯的养成。

其实,德育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现在有的学校校园文化就做得很好,比如教室的墙壁上挂的都是劳动模范、先进毕业生、创业有成者的相片,这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激励。而以前挂的是爱因斯坦、牛顿,实际上中职生就不是朝那个方向发展。

不只德育课老师是德育工作者,所有的老师都是德育工作者。有个教烹饪的老师,我听他的课就觉得特别好。他头一堂课就问学生,想吃这碗饭吗?这很实在,是从“以就业为导向”切入的。学生们都说,想吃。“想吃把手伸出来,就你这指甲,不铰了,还想吃这碗饭?窗台上搁一指甲剪,先过去铰去。”“把头给我歪过来,就你这脖子,领子这么黑,还想吃这碗饭?”这位专业课老师,通过这种实实在在的渗透,把技能训练和职业道德行为养成交融在一起,把孩子们都训练成爱卫生讲文明礼仪的模范生了。

这也是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区别于普通学校的特色,在这个时候,以职业为导向的教学和德育就融合在了一起,一点也不冲突。

职业道德的养成就是这样在实践中养成的。所以职业学校的德育更讲究实际,更讲究付诸实践,更讲究行为养成。

老师要成为指点人生的导师

中国青年报:作为一个德育工作者,这么多年来应该有很多感触。中职的德育工作者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呢?

蒋乃平:中职学校的老师不能用普通高中学校老师的眼光来看待学生。那种学习好就是好学生的传统思路不行。中职生可能数学不及格,可能26个字母没学会,在小学、初中学了那么多年了都没学会,跑到中职学校来,两年就能学会了吗?

现在我们的老师看学生,成绩也差,自制力也差。2007年下半年,德育教学研究会受教育部职成教司委托,在全国搞了个调研,6649个用人单位的管理者填写了问卷,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和教师对中职生的评价大不相同,他们对已经上岗的中职毕业生的评价,就大大好于老师对在校生的评价。所以,中职学校的老师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调整教学观、人才观。不是说上了初中上高中,上了高中上大学,上了大学上研究生,才是人才,三百六十行里照样能成才。

有一次,宁波一所职业学校的校长非常自豪地告诉我,他们现在培养的人才是“二八结构”,八成是蓝领,守纪律,讲诚信,有技术。另外两成是老板。当老板的学生有两种,第一种是学生会干部,他们在学校里组织能力强,活动范围宽,人脉广;但另外一种学生却是在学校里让老师最看不起的,有的还受过处分。这些老师眼里的坏孩子,走上社会之后却当了老板,而且有的比那些学生会干部做得还大。这些被别人看不起的孩子,成人后往往和老师更亲。我们当老师的为什么不能换个眼光、换个角度去看待这些学生呢?

所以,这一轮德育课改革首先就应从教师队伍做起。包括德育课改革在内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如果不首先从教师队伍建设着手,就会事倍功半。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