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年招生规模要超过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同时,职业院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要更加完备,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
“期望在此次职业教育法修订时,明确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有专家提出,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家在河北省衡水市的何永杰,今年20岁。即将从北京市交通学校毕业的他,近日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回忆起当初报考中等职业学校的原因时,他说:“当时中考成绩不理想,没有考上重点高中。父母鼓励我考职业学校。正巧当时北京市交通学校与河北省武邑职教中心联合办学。我从小喜欢汽车,当时就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何永杰全家有五口人,以前一直在农村生活。2004年底,他的父母到武邑县城开了一家小商店维持生活。何永杰上职业学校,每年要交2200元的学费。此外,每个月家里还要给他四五百元的生活费。为此,全家的生活有些捉襟见肘。
上学期间,学校每月会发给每名学生58元的生活补助。现在,何永杰已在北京市交通学校的校企合作单位森华一汽丰田实习并将在这里就业。
北京市交通学校市场部主任贾东清告诉记者,如果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家庭享受低保,国家会给学生每年4000元的助学金。但北京市交通学校享受低保的学生很少,因为只有城镇户口才能享受低保,而该校学生70%来自农村,是不能享受低保政策的。这部分学生的学费主要靠家里解决。
中职在校生已达2056万
学生受资助面达到90%
记者近日走进北京市交通学校的轨道实验室,感觉如同进入了平时乘坐的地铁站台一样:一样的闸机出入口、一样的检票服务人员、一样的轨道列车。
坐在轨道列车的驾驶室里,打开面前的模拟操控系统,一个个熟悉的北京地铁站名随着列车的“运行”在眼前一一闪过。北京市交通学校的学生们就是在这样先进的环境下,进行学习训练的。
“这个实验室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1998年开始担任北京市交通学校校长的李怡民对记者说,学校一直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社会需求变化适时调整专业和课程,毕业生很受欢迎,就业率连续九年达到96%以上,部分专业毕业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这些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王继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自豪地说。
据介绍,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共有14767所,年招生规模达到810万人,在校生达到205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大体相当。
与此同时,我国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有效促进了教育发展和社会公平。2005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建立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制度。2007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就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框架和内容作出了具体规定。
据统计,从2006年到目前,各级财政共安排资金约400亿元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其中,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80多亿元,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约220亿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受资助面达到90%。
“职业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建立,对于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促进教育发展、改善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教育部部长周济说。
职高生的前途同样光明
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5%
朱浩峰是浙江省宁波市北仑职业高中97届模具专业毕业生。在10年时间里,他创办的宁波市北仑皓盛电器开关厂从一个员工不足10人、厂房不到100平方米的家庭作坊,发展成为今天的厂区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拥有员工225人、年产值达2500万元的外向型企业。
“这一切,和我在北仑职高三年的求学生涯密不可分。”近日,在北京参加教育部主办的一次会议期间,朱浩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毕业后,朱浩峰踏入军营。1999年退伍时,他借款20万元创办了开关厂。经过艰苦努力,企业终于发展到今天的规模。
“社会上总有人认为读职高没有前途,职高生没有出路。”朱浩峰以他的创业经历为例说,职高生其实更容易融入社会,更容易从最基层做起,同样可以拥有光明的前途。
毕业生就业情况是社会需求的一种反映,也是教育培养质量的一种体现。据统计,2005年至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其中,2005年为95.35%,2006年为95.6%,2007年为96.1%,2008年为95.77%。
“1996年颁布实施的职业教育法,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周济说。
据介绍,职业教育法从法律上确立了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规定了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兴办职业教育的职责和义务以及建立职业教育体系、完善职业教育体制和保障条件等内容。
“这些规定有力地调动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发展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推动职业教育事业在法制轨道上不断改革发展。” 周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