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 码:
  •  
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1-03-10

近几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得了到快速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大批急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还普遍滞后于科学的迅猛发展以及生产技术日新月异的变革,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与现代企业对岗位(群)职业能力的新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应对新形势,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走出一条具有职教特色、高质量的办学之路,是每一所中等职业学校都要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我就如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谈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一、以就业为导向,调优专业设置,科学制定专业培养目标

一是紧贴就业市场,科学调整和设置专业。中职学校设置招生专业时,应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经济的发展趋向和产业结构、职业结构的变化规律,掌握哪些是社会迫切需要和正在发展的职业,哪些是劳动力过剩的职业。然后,根据学校自身的层次、特点、条件做好专业设置规划,并适度超前确立专业方向,力求使培养的人才“学有所用,适销对路”。对就业渠道不畅、学生就业难度较大、就业率连续数年相对较低的专业,要及时调整,应考虑减少招生规模或停止招生,乃至撤销专业。要积极寻求与企业合作办学,实施“订单式”培养,创造条件开设“企业冠名专业(班)”,为企业“度身定做”人才,实现教学与就业岗位的有效对接,为学生铺就就业成才的直通车道,促进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二是立足就业岗位需求,合理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对所需人才规格、质量要求不断上移,单一的技能型人才将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岗位(群)的要求。现阶段各中等职业学校争相举办的电子、机电、机械加工类等理工科专业,尽管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但也应清楚地看到,我们的学生大多还只是单一型初级技能人才(部分学生甚至还未达到此水平),只能基本满足单一工种的顶岗实习(就业)需要,缺乏职业群内相关工种之间的转岗能力。因此,办学效益的提高不能以牺牲学生综合素质、职业能力以及职教形象为代价。笔者认为,职业学校不仅要看到短期内的办学效益,更应注重长远利益,做到远近兼顾。把“高素质、强技能、宽适应、复合型”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才作为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并以能力为本位,将其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以“肯干、够用、会学”作为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肯干”体现了德育标准;“够用”体现了专业要求;“会学”体现了发展潜力。并按照“适应市场,服务社会,适度超前”的发展思路,重点在培养宽基础、复合型、智能型人才上下功夫,把学生培养成为“艰苦行业留得住,实操、管理都能干,转岗换位适应快,经过努力上得去”的复合型人才。

二、以培养能力为本位,积极实施中职教学改革

要让职教真正姓“职”,必须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进行全面改革,根据职业教育的质量标准和要求,要培养既符合国家和社会要求,又符合市场和企业要求的普通劳动者,就必须在教育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改革。一是面向职业需求,合理设置课程。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否适销对路,是否受企业欢迎,很大程度上受我们开设的课程的影响。我们开设的课程如果不能反应当前的新技术、新工艺,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培养的学生就不能适应市场需要。所以合理设置课程对提高教学质量、对培养深受企业欢迎一线技术工人显得非常重要。我个认为,一方面目前仍有部分学校的课程体系没有摆脱其前身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产业结构的迅速调整和职业岗位的不断变化,许多课程的内容显得相对陈旧,知识的更新与教材滞后的矛盾比较突出,影响了中职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培养一线急需人才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与安排上,我们要严格按照职业岗位的发展需求和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需要,设置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要体现培养目标大口径化,从面向单一工种转为面向岗位群,合理选择课程组合,做到宽而有度,宽专结合,体现一专多能;要解决拓宽基础与不增加学制之间的矛盾,对文化课、专业基础课进行综合与压缩,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精选课程内容,删繁就简,削枝强干,避免交叉,保证重点;要根据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加强专业课程之间的整合,使专业课程能及时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二是突出职业能力,强化实践环节。实践教学是学生形成职业技能、培养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真正树立“以人为本”和“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要科学调整教学内容与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加强文化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注重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努力改变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互脱节的现状。为达此目的,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各种实践性教学设施。通过与企业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培育固定的实习基地,作为实习场所,组织好各种形式的实习。其次,要相应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重,增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实践教学目标和训练内容应根据各行业职业资格标准中的相应内容、紧贴生产(工作)实际而制定。根据教学目标,将训练内容按各项标准进行细化,尽可能创设或模拟实际生产(工作)环境。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