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 码:
  •  
论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学制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1-03-10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学制研究是一个理论范畴,在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作为现实问题加以研究,有着一定的现实需求和社会价值,它是进行深入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问题和前提条件。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学制是两个研究课题,但二者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培养目标变了,学制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

进入新世纪,职业教育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思路,淡化了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界限,淡化“技术员和操作工人”的界限,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转变,对中等职业教育学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目标是学制制订的基本依据,但不是唯一的,中等职业教育学制制订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应考虑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育对象、地区差异等。

一、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研究

(一)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涵义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职业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怎样的人,也就是职业教育要达到的目的,这是职业教育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是职业学校教育的核心。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规定了对受教育者培养的方向、规格与内涵,是职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检验职业教育实践活动是否富有成效的理论标准,在教育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新形势下,审视和调整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产业结构的根本性变化、劳动就业的沉重压力、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等,职业教育单纯培养知识型、技能型人才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职业教育培养目标面临着重新定位的问题。

(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表述现状分析

从政策制定的角度,关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表述,是根据当前我国的政治体制、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提出的,是对职业教育所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发展趋势来看,职业教育的总体目标在由具体向抽象变化,职业教育总体目标提供的是一种总的发展要求,具有方向性的特质;这样对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从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对培养目标诸种表述得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包涵四个层次的内容:首先,要关注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全面提高,提倡素质教育,这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目的;其次,培养目标要充分考虑对专业技能或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倡综合职业能力,这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根本所在;再次,培养目标要确定培养成为哪一级、何种类型的人才,这与职业教育的层次与类型紧密相连,中初级层次、技能型人才、实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是普遍共识;最后,培养目标要明确培养人才的服务面向或就业方向,这为社会选择提供指导,基本确立出职业教育就业方向是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

还需值得关注的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表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以及职业结构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表述,如创业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综合型专业人才等。

(三)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素分析

1.社会要素:培养什么样的人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

——产业结构调整。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以知识密集型和新知识运用为特征的新的产业得到迅猛发展,这就要求生产一线的劳动者不仅要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还要有一定的理论素养。

——职业变换周期缩短。科技的发展,大大缩短了产品更新换代和职业岗位更迭的周期,导致劳动者必须跨岗位、跨职业、跨行业甚至跨产业的大规模转移。因此,中等职业教育需要培养能适应劳动力市场快速变化的宽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劳动组织形式变化。现代企业制度下,劳动组织形式从单一岗位分工向以精简生产和相互协作转变,劳动者不仅要懂技术、有技能。而且还要善于与人协作和沟通,有责任感和创造力,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生产、关心生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