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教育机构。它萌芽于唐,兴盛于宋,延续于元,全面普及于明清,清末改制为新式学堂,延绵1000余年,对我国古代文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古代书院是一种综合型、多层面的文化教育组织模式,具有多种社会文化功能。例如社会教化功能、知识传播功能、学术传承功能等。而它在管理和教学方面的特点,至今仍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书院在管理组织方面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机构简单,管理人员较少。书院的主持人往往又是书院的主讲人,一般由著名学者担任。书院的负责人一般称为山长(也有称洞主、洞正、堂长、山主等),书院的管理人员除山长外,有的还设有副山长、助教、讲书等,协助山长管理书院教育教学等事宜。另外,学生也可以参与书院的管理。
第二,课程设置比较灵活,富有弹性,而且不同的书院在课程设置上有很大差异。教学则以学生自学、师生之间的自由研讨为主。对学生的考查,亦注重德才兼备和平时考核。学生有日记册,书院里的季考或岁考的成绩要参照平时成绩斟酌给定。
第三,设置、颁布严格的学规,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书院所订学规要求师生共同遵守互相监督。
第四,书院经费自主。书院的主持人往往自筹办学经费,其经费来源亦号称多途,既有名人捐款,也有官方赐学田、赐房屋等。书院的开支主要用于教学、购书和进行学术研究。
第五,注重形成独具的特色。宋明之际的书院,每个书院都是某一大师学术研究的基地,许多著名的学者在主持自己的书院的时候,都注意形成自己书院落拓不群的鲜明个性,形成独具的教学、科研特色。
在教育教学上,书院的特点是:
第一,书院既是教育教学组织,又是学术研究机构。学术研究是书院教育教学的基础,而书院的教育教学,又是其学术研究成果得以传播和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二者密切相联,共生互动。
第二,“百家争鸣”与“门户开放”。书院的教学继承了稷下学宫的优良传统,采取“百家争鸣”、门户开放的政策。书院教学不拘泥于一家之言,允许不同学派之间进行广泛的辩鸣。比如南宋时期朱熹和陆九渊是两个不同学派的学术领袖,曾进行过公开的论辩。但朱熹却主动邀请陆九渊到自己主持的白鹿洞书院讲学,并把讲学内容刊刻在石头上,以便于学生学习与参考,这为不同学派在同一书院讲学树立了榜样,首开书院“讲会”之先河。此后,许多书院的主讲在讲学中都欢迎别人质疑问难,进行辩论,逐渐形成书院的“讲会制度”,使我国古代高等教育的教学气氛活跃,学术研究气氛浓厚。而且,书院讲会制度的盛行,不仅打破了各家书院之间的门户之见,而且打破了师生之间在授业上的地域限制,学生来去自由,师生之间自由交流,形成了高等学校开放的办学传统。
第三,教学注重讲明义理,躬行实践,多采用问难论辩式,注重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书院的大师在教学过程中,大抵是提举纲领,由学生随其深浅自行体会。至于教学内容,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各有差异,决不强求一致,学生学习进度的快慢完全取决于自己的能力。对于学生学习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更是随其钻研体会的程度,令其各有所思,不求一律。老师有时略加点化,启发自悟,有时明白讲解,以期彻悟。另外,书院教学注重知行结合,讲求“躬行践履”。书院的大师们认为只教学生“读书穷理”是不够的,还必须把读书穷理与“躬行践履”相结合,引导学生把掌握的知识义理付之于亲身实践。书院的教学寓教于乐,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朱熹在白鹿洞书院讲学期间,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他每有闲暇即赴书院留居,与生徒游泉石山水林木之间,寓讲说、启迪、点化于游乐之中。
第四,师生之间关系融洽,以道相交,感情深厚。
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尤其是在私学教育中,形成了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书院制度是由私学演化发展而来的,它理所当然地继承了私学这一光荣传统。书院实行着自由择师的制度,学生往往是慕名而来,师生之间以道义相守,以诚相待。学生跟随老师的时间较长等都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比如,明代东林书院的师生共同关心时政,探讨学术,议论得失,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在讽议朝政惨遭迫害的情况下,生死相随,矢志不移。
回顾中国的书院教育,实在是让我们从事教育的工作者汗颜。书院教育所提出的弹性课程设置以及形成独具的教育、科研特点都是我们现在教育教学改革一直在研究的课题。而书院教育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特点对从事职业教育的我更具启发性。
中等职业教育,对象是初中毕业生,目的是让他们掌握一种或多种技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所以,职业学校除了要组织好教育教学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深入社会、企业调查研究。这里所说的深入调查并不是简单的走访,而是要求我们的教师利用课余和假期的时间,到相关企业挂职,身体力行地从事企业工作,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老师才能将书本上的知识首先进行消化,才能把专业的社会价值、就业走向上升到可实施的理论高度。
其次,职业教育更应该“百家争鸣”与“门户开放”相结合。既然是面向社会的职业教育,就应该根据社会需求的多样性设置专业,重要的是要与时俱进,及时吸纳新的内容,而对于那些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要及时调整,必要时更不惜将其撤消。
再次,教学上注重讲明义理,躬行实践。这一点对于职业教育来讲实在是太重要了。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很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的优势就在于技能,而技能的产生与提高全赖于实践,故强有力的实践基地是职业学校办学的坚强支撑。当然,在这一点上,是需要政府、企业和学校自身的大量投入和积极配合的。
可见,在古代书院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为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延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而且,书院的教学方式与管理理念,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于当今的职业教育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