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 码:
  •  
当代中国传统职业教育中的一些误区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1-03-13

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作为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教育,因与社会就业问题紧密联系,它的持续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先导。可是,现今中国传统的职业教育却存在一些误区,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进程。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是职业教育的目标决定的。传统的职业教育目标过于强调职业教育为整个社会、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一线的技能型劳动者。如此狭窄的教育目标导致职业教育目标的过于功利化,即社会、企业、就业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职业教育就相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社会输送合适的人才固然是职业教育的目标,但是却不是全部。职业教育不同于职业培训之处就在于职业教育不仅仅要顾及社会发展的需要,还要顾及作为受教育者个体的发展需求,这两者虽有交叉,但是绝不完全重合,仅仅强调前者,必然会使职业教育的目标趋于狭窄化。

职业教育仅仅顾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却完全忽略了受教育者个体的发展需求,使得职业教育的功能过于单一化。即职业教育只强调为学生的就业服务,职业教育被单存当作学生的就业教育。而“以人为本”是职业教育最基本的价值取向。事实上,有不少考入了职业院校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内心深处还有继续升学、继续发展自己的愿望,尤其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信息爆炸、学习化的社会当中,这种愿望将会越来越强烈。然而,广大职业院校的学生们的这一强烈愿望在现有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却是被忽视的,学生即使想要继续升学,也只能依靠他们自身的努力,却无法从现有的职业教育中寻找到应有的支撑。而在国外,职业教育还具有为社会服务,为企业培训员工等等多元功能,而我国现有的职业教育显然压缩了许多其本应具有的功能。

有资料显示,现今社会70%以上的工作岗位急需的是知识型工人,拥有更高的知识、智力含量,不仅仅只掌握岗位技能,而且应当具备较高的综合的职业能力,诸如判断能力、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等。而当前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却是机械、被动、刚性的技能型劳动者,这已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结构过于单一化。职业教育结构依然主要以公立院校为主,职业教育的主体是公立院校,私立职业教育虽然有所发展,但比例不大。而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结构,私立院校占较大比例,而且在职业教育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各个国家的职业教育结构呈现公立、私立、开放式院校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的态势。我国虽然有广播电视大学及电视中专,但是,在职业教育领域,开放式教育的发展极为缓慢,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无法满足社会大众、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的受教育要求。而社会弱势群体应该是职业教育主要的服务对象之一。

这种单一的职业教育结构必然导致职业教育经费不足。所以,仅仅依靠国家经费投入的增加无法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应该调动社会资源和力量创办职业教育

作为职业教育事业发展重中之重的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同样存在很多问题。职业院校缺乏规范的教师准入机制,吸引力不够。随着职业教育外延和内涵的不断拓展,师资力量跟不上需求,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师资从总体结构构成看,绝大多数是大学毕业生,有过相关工作经验的教师极少,来自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力量薄弱,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由于一些复杂的原因,进入职业院校就业的教师质量良莠不齐。而在国外,世界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由于人事体制的灵活以及法律法规的完善,却很少遇到这类问题。职业院校可以从多个渠道引进教师,并且其准入有严格规范的程序和机制,形成教师队伍的良性循环,比较容易聘到高水平的教师。保证了职业教育的教师质量。在我国,则缺乏这一机制,由此导致职业教育急需的教师很难进入,而进入职业教育的教师却未必合适。于是,来自社会各个渠道要求成为职业教育的教师常常各显神通,有时还要通过非常规的手段才能够得以进入职业院校教师队伍,而当一些职业院校要引进一些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专家型能工巧匠时,常常会遇到诸如繁琐的人事制度等等方面的阻力,妨碍了其吸纳优秀的师资力量。特别是兼职教师的聘用,由于缺少相应的政策依据,常常引起与其所在单位的矛盾。

职业教育运行模式的优劣直接影响了职业教育的生机和活力。从历史上看,当前职业教育的运行模式过于刻板化和封闭化,沿用了普通教育中学历教育的模式,采取定时间、定顺序、定地点、定课程的按部就班的模式。这种模式具有维持秩序性的优点,但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的灵活性,具体表现为:现有的职业教育运行模式在追求秩序的过程中走向了刻板化。如,固定学制、固定课程、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形式、固定顺序、以学校为本位,且学员几乎是固定年龄和学历。学生像产品一样,在入口以类似的背景进入,然后,经历一系列刻板的加工,最后出成品。另外,长久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局限于正规教育和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非正规教育和各种培训都被排除在外。这种刻板化的运行模式,其效果不甚理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选择性和个性的自主发展。这种运行模式的结果是,现有的职业教育在无形中束缚了自己的发展,因为它丢弃了应有的功能,例如非学历教育、闲暇教育、订单培训等;而且放弃了比现有职业院校在校生要多得多的教育对象,如在职人员、失业人员、退休人员等,这些人群便被阻挡在了职业教育的大门之外。此外,职业教育在运行过程当中,各个子系统相对封闭,由此出现种种问题,例如,中高职衔接问题,教育与培训的整合问题,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问题,以及从学校到工作的零距离对接问题,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教育课程的融通问题等。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职业教育缺乏一体化的运行模式,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沟通与衔接不畅,开放性不够。

总之,中国传统的职业教育目标过于强调为社会、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一线的技能型劳动者,如此狭窄的教育目标导致了职教目标的过于功利化;目前职业教育结构过于单一化,仅以公立院校为主,私立院校较少;而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无法适应职教事业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的运行模式过于刻板化和封闭化;上述种种误区严重制约了中国当前职教事业的大力发展,如不进行科学而有效的调整,学习先进国家的职教经验,势必严重影响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并严重影响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前行历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