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 码:
  •  
以职业教育理论指导专业课程体系....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1-03-14

今年笔者参加了教育部举办的中德高职师资培训项目,重点学习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和行动导向的教学设计两个方面的内容。之后,在学院的统一领导下,在建筑施工企业的支持和行业专家的直接参与下,我系开展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实践,时至今日已初步形成了其框架方案。现将本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中的几个感受颇深的问题呈献出来,与教学同行和企业人士交流。

一、基于职业属性的职业教育专业观——专业定位

职业教育的‘专业’不是对学科体系专业分类的简单复制,而是对真实的社会职业群或岗位群所需的共同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科学编码。”。高等职业教育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应该定位在建筑施工现场一线技术管理的某些职业岗位集合而成的岗位群,履行这些岗位的职责所须具有的知识、技能、能力也应该是非常接近,甚至是相互交叉和重叠的。目前,四川省建筑施工现场一线的技术管理岗位群中共有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造价员、资料员、材料员、试验员、计量员八个岗位。在进行了包括四川华西集团、成都建工集团、中国建筑总公司等所属企业的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的基础上,会同施工企业一线的管理行家共同就以上八个工作岗位的工作职责、具体工作任务及所需知识、技能、能力等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排列,再经过本专业教师团队的整合归纳,将工作任务和职业行动能力要求相近且交叉重叠较多的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造价员、资料员五个岗位的集合作为本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实现了专业的职业化定位。

二、基于纵横板块式的课程整体类型——课程体系的宏观结构

职业教育的课程整体结构,即课程的宏观编排、组织主要有三种结构:纵向板块、横向板块、纵横板块。”“其中纵横板块是指:一种纵向延伸与横向扩展结合的三段式或多段式板块结构,兼有纵向板块和横向板块的特征,但一般采取下位板块为横向集成,上位板块为纵向集成的形式。尽管这种板块结构有2+1、2+2、3+1、3+2等多种变式,但下位板块多为封闭板块,既是上位板块的基础板块,又是独立板块,可以取得相应层次的职业资格达到就业分流的目的;而上位板块本身多为非封闭板块,是下位板块技能、知识和能力的深化,上下位板块结合取得高层次的职业资格,适合多学制、分流型职业或群集职业,常见于技能(下位板块)与技术(上位板块)、技能(下位板块)与管理(上位板块)的结合型或过渡型职业。这种形式既适合“学历型”职业教育,又适合“培训型”职业教育。”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推行了多年的“双证制”人才培养模式。其具体操作办法是,学生在三年的专业教育过程中,在第一学年进行专门技能培训的基础上,经考核合格即可取得建筑施工工种技能资格,如中级钢筋工等,在第二学年通过行业考试可陆续取得施工员、造价员等职业资格。结合“双证制”人才培养的现有基础,在对本专业进行职业化定位之后,决定整个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采用纵横板块的三段式形式。第一层板块即所谓的下位板块形成涵盖建筑工种施工技能证书的封闭式横向板块,并作为其上层板块的基础板块;第二层板块形成涵盖施工员、造价员等资格证书的相对开放式纵向板块;第三层板块形成开放创新式板块,为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取得全国注册建造师资格做好理论与实践的铺垫。这种方式应该是适合目前本专业“学历型”高职教育的。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观——课程的微观结构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认为,一个特定的职业,一定具有其特定的工作过程,从课程的内容上强调过程知识即经验和策略知识、适度够用的陈述性知识即概念和原理知识,在课程内容的排序上强调针对工作过程的行动顺序来安排相关的知识内容,从而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一体化。职业教育专业的一门课程就应该是一个学习性的工作任务,且包含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并是一个职业所特有的工作过程。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位群来讲,无论是针对小到分项工程(如:砌筑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等)的施工还是大到一个单位工程(如:一幢教学楼的土建工程)甚至是一个建筑群的施工,其工作过程不外是:施工计划(接受任务、收集相关信息、熟悉施工依据)——施工准备(确定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工程施工(实施工程施工方案)——施工管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进度、文明施工、成本的管理)——工程评价(工程质量的验评与验收)。这就是本专业课程所应体现的完整工作过程,只是说不同的施工内容其行动步骤的具体内涵可以不同,但它的结构是不变的,它决定了本专业课程的微观结构。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