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先驱,他毕生致力于倡导、研究、试验和推广职业教育,于1917年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他在长期的职业教育理论探索和职业教育实践中,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中国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理论体系。
一、论职业教育的本质:职业性、社会性
黄炎堵认为职业起源于社会分工,“凡有生命者,第一要求也可以说唯一要求,就是它的生存”。为了生存就要有供给,“因从事于生活需求之供给,本于分工的自然趋势,养成专门工作,而职业以兴”。职业就是“用劳力或劳心换取生活需求的日常工作”,“自社会生活方式采分工制,求工作交通的增进与工作者天性、天才的认识与浚发,进而与其工作适合,于是乎有职业教育”。
在黄炎培亲自撰写的《教育大辞典》中明确规定职业教育的定义是:“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一方获得生活之供给与乐趣,一方尽其对群之义务,名曰职业教育”。
“余向论教育之旨,归本人生。其义惟何?曰治生,二曰乐生。”从广义上讲,“凡教育皆含职业之意味。盖教育云者,固授人以学识、技能而使之能生存于世界也。”职业教育不是一种特殊的教育,而且教育的实质本应是职业的,职业教育反映着教育的一般规律。
在黄炎培看来,职业教育的本质不仅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社会性是职业敦育的另一个本质特性。他在《职业教育机关惟一的生命是什么》一文中,非常形象地指出:“就吾最近几年间的经验,用吾最近几个月的思考,觉得职业教育学校,最紧要的一点,譬如人身中的灵魂,得之则生,弗得则死。”“职业教育从其本质说来,就是社会性,从其作用来说,就是社会化”。“人力是一切的中心”,要充分动员起人力就必须沟通教育与职业。所谓充分动员人力就是“对全群的人,用启发方式,在每一个人长日劳力或劳心,换取他的生命需求时,帮助增进他的知和能,使·了解到我与群的关系,尽量贡献他的力量,来开发地力和物力,凝结而成整个的群力”。他还在《职业教育之理论与实际》一书中提出:“世界一切问题的中心是人类,人类一切问题的中心是生活,要是这个中心在若干世纪内,一时没法改变,那么有生活,必有需要,有供给;那么人类必定有各个的特征,各个的特长,而人与人之间亦必是彼此相感的精神和相结的方式,在人群递嬗间,更必定有老辈根据的经验,来供给后辈的仿效,从仿效中获得改进的门径,吾们敢说职业教育这套理论,虽措辞容有不同,而这理论的主干,是不易磨灭的。”这段话包涵两种含义,其一阐明了职业教育是传递生活经验、生产经验和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前人所得的知识和经验,乐于传给后人,后人从仿效中获得改进,或进而有所发明,“职业教育已担负起独立的社会职能;其二,职业教育应主动地适应社会需要,应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和社会进步,阐明了职业教育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育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深刻地揭示了职业教育的本质。
二、论职业教育的目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黄炎培职业教育目的论的核心,是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不久,黄炎培即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后来经过不断修正,确定为四条:“一、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而其最终目标是“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
“有言治莫古于《尚书》,禹漠三事,曰正德、曰利用、曰厚生。为个人谋生,厚生之说也;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利用之说也;有群而后有道德,服务社会,德莫大焉,职业教育为之准备,非正德而何?”
“吾们所以主张职业教育,基本的出发点是想消灭贫穷。吾们深切地感觉贫穷是我们中国人一种严重的胁迫,一种根本的苦痛”。可见,“谋生”是其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的基本出发点,人们只有通过职业教育获得谋生的知识和技能,才能立足社会,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另一方面,通过职业教育使每个从业者爱岗敬业,以职业为荣,从而“一个社会人人有职业,有与其个性相适合之职业则人人得事,事事得人,社会无有不发达者”。
黄炎培的现代职业教育目的理论,是从对于人与社会的双重意义阐述的。即对个人来说,职业教育具有求生存、求发展的意义,对社会来说,职业教育具有利国富民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