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还滞后于发达国家。由于社会情况的变化、用人制度的改革、毕业生就业压力等诸多因素,我国的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重视职业教育的层次化
更要重视学校职业教育的规模化
职业教育的层次化,体现教育机构的多功能性,有利于教育资源共享,更有利于各学历层次之间的衔接,满足个人才能发展、技能不断提高的需要。但更要重视学校职业教育的规模化,政府应该加大对学校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使学校职业教育规模化,提高教学质量。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严把专业教师的质量关。提高教学质量与提高专业教师素质密切相关,因此对专业师资要有很高的要求。第一,对职业学校现有的专业教师实行进修、自修、研修、培训、实习等措施,提高专业水平和完成知识更新。第二,欲聘专业教师应在大学毕业后在企业工作2年以上,才能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第三,鼓励有成就的工程师、技师进入教育行业或做兼职教师,与学生分享成功经验。(二)加大实习实训基地投入,配备先进教学设备。教学设备比工厂设备要先进,要保证在教学中学生能够掌握最先进的设备使用和操作方法,以便学生毕业后能指导企业进行生产,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进行创新、研发。(三)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实行教、学、研、产相结合。学校要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确立实践教学的目标、训练内容、训练方法和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制定考核项目、内容、标准、评分方法、时间安排等,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并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行教、学、研、产相结合,专业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企业的最新设计和改革,确立科研课题,真题真做,并将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和教学中。
(四)面向社会设置专业和课程。学校应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和企业、行业的需要,科学、灵活地设置专业和课程,通过“校企课程置换”,保证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规格的对应性,突出企业岗位能力要求,拓展专业职业业务范围,更新教学内容,满足学生职业变化的需要。另外,高标准的教学模式、一流教学管理,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二、发展企业职业教育
实行零距离办学
中高端企业具有雄厚经济实力和大批高技能员工,有举办职业教育的能力。中高端企业发展不仅需要拥有高技能员工,还需要有源源不断的高技能员工的补充。完全适合该企业的高技能员工,在职业学校里培养是比较困难的。企业职业教育可从企业自身发展急需人才的培养着手,以培养与该企业有关的技术后备力量为教学目标,其教学形式应包括在该企业内严格组织的课堂教学和车间教学,也包括相对灵活的企业内在岗培训;其教学内容要直接与该企业相应工作岗位的生产过程和技术装备紧密相关。企业职业教育的目标、内容和组织的技能性、针对性和真实性,可使企业后备员工实现从教育走向就业门槛的平稳过渡,培养大批企业急需的用得上的人才,实现学生专业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能力的零距离对接。
三、校校联合办学
校校联合办学,实现学校之间学生的合理流动和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校企联合办学,使学生和教师同时到企业定期工作、定期学习。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根据情况不断调整专业知识教学方向,及时将企业的最新技术传授给学生。这种通过校企课程置换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将企业岗位需要的能力课程内容及时置换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组织企业联办或行业主办跨企业培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教发展途径。跨企业的职教培训也应该面向市场,在竞争中求发展,充分发挥企业培训中心多功能的作用,为岗位培训和再就业工程服务。
四、要经常化、持续化、终身化
现阶段各级职业学校基本上是面对就业前青少年的,这与提倡的职业教育的经常化、终身化和持续化不相适应,应当改变。
经常化: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要进行十余次的职业培训,每过一段时间,一个工人就应该再接受培训,因为有新知识、新技术的产生,需要将其引入到教育体系当中来。
终身化:职业教育需要面向各种年龄层次的人群,为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提供转换职业岗位的培训服务。
持续化:面对日益加剧的竞争,为提高自身适应企业发展的能力而不至于被淘汰,使得就业的员工有危机感而产生寻求学习的欲望。在处于共同项目、共同岗位或共同质量环境中的员工中,也要成立职业教育的学习机构,搭建员工接受再教育、更新知识的平台。
五、加强国际交流
职业教育的改革不仅要更新职业教育发展理念,更要加大与各国职业教育部门的全面合作。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实训设备、专业课程以及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加强职业学校的教师与国外相应学校的对口交流,促进职业人才培养规格与国际接轨。
六、要加大政府部门
对职业教育的管理力度
政府部门要对职业教育的用人、资金流向实施有效监管,使其更科学、更合理。在职业资格认证方面,应统一规范地发放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为最终的培训证书和认证提供定期检查。切实加强职业教育与就业的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对于职业资格认证要成立技术鉴定委员会,运用计算机和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进行国际性的项目认证。体现出学生们学到了什么,而不是教师教的是什么,使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估受到社会的重视。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根据情况不断调整专业知识教学方向,及时将企业的最新技术传授给学生。这种通过校企课程置换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将企业岗位需要的能力课程内容及时置换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组织企业联办或行业主办跨企业培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教发展途径。跨企业的职教培训也应该面向市场,在竞争中求发展,充分发挥企业培训中心多功能的作用,为岗位培训和再就业工程服务。
四、要经常化、持续化、终身化
现阶段各级职业学校基本上是面对就业前青少年的,这与提倡的职业教育的经常化、终身化和持续化不相适应,应当改变。
经常化:一个???的职业生涯要进行十余次的职业培训,每过一段时间,一个工人就应该再接受培训,因为有新知识、新技术的产生,需要将其引入到教育体系当中来。
终身化:职业教育需要面向各种年龄层次的人群,为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提供转换职业岗位的培训服务。
持续化:面对日益加剧的竞争,为提高自身适应企业发展的能力而不至于被淘汰,使得就业的员工有危机感而产生寻求学习的欲望。在处于共同项目、共同岗位或共同质量环境中的员工中,也要成立职业教育的学习机构,搭建员工接受再教育、更新知识的平台。
五、加强国际交流
职业教育的改革不仅要更新职业教育发展理念,更要加大与各国职业教育部门的全面合作。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实训设备、专业课程以及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加强职业学校的教师与国外相应学校的对口交流,促进职业人才培养规格与国际接轨。
六、要加大政府部门
对职业教育的管理力度
政府部门要对职业教育的用人、资金流向实施有效监管,使其更科学、更合理。在职业资格认证方面,应统一规范地发放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为最终的培训证书和认证提供定期检查。切实加强职业教育与就业的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对于职业资格认证要成立技术鉴定委员会,运用计算机和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进行国际性的项目认证。体现出学生们学到了什么,而不是教师教的是什么,使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估受到社会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