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社会背景
二十一世纪,我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仍然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的国情和所处的历史阶段决定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样化的,不仅需要高层次创新人才,而且需要在各行各业进行技术传播和技术应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这一艰巨的历史重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等,我国的职业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第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造成职业演变速度加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9年11月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研讨会”,与会的学者指出:平均50%的职业可能在一代人的时间内发生变化,每3-5年就有约50%的职业技能需要更新。因此,21世纪的职业教育的课程要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迁移性,并注重培养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
第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的开放,使职业流动性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引起了就业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迅速增加,造成了较大的职业流动;劳动力市场的优胜劣汰和合同制职工队伍的扩大,意味着职工更换工作的频率增加,职业流动性加快。
第三,学习化社会的出现。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以及由此引起的产业结构调整、职业更换和整个劳动力市场的激烈变化和波动,使“一次受教育便终身享用不尽”的状况一去不复返了。教育正在日益向着包括整个社会和个人终身的方向发展,终身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一个社会既然赋予教育这样重要的地位和这样崇高的价值,那么这个社会就应该有一个它应有的名称——我们称之为‘学习化的社会’。”
所有这一切表明:中国的职业教育理念,正从岗位(专业)定向教育向综合职业能力教育和终身教育转变。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构建面向21世纪学习化社会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正是当前我国职教领域改革的当务之急。
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
“终身教育”是现时代各国课程改革的主导理念。在朗格朗看来,能够应付这些挑战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就是“终身教育”,并明确建议将“终身教育”作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今后若干年内制定教育政策的指导原则。
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
(一)课程目标应强化为受教育者职业生涯奠定基础的价值趋向
终身教育思想深入系统化的发展,要求把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制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职业教育要贯穿于个人职业生涯的终身。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为:使学生“学会认知”;使学生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以“学会做事”;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激发每个人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潜能,使学生“学会生存”。
(二)优化课程结构,重视基础职业教育课程
课程结构是研究各类课程在课程整体中的整合方式,课程的倾向性与侧重点是其研究的重点。当前国际上在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上的一个共同趋势是加强课程的基础性,主要是加强基础职业教育课程。[4]基础职业教育课程主要包括:文化基础课程、公关类课程和职业群专业课程。
文化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德育、语文、数学、外语、微机和体育等课程,它是训练学生观察能力、注意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学习能力及智力的重要途径,这些能力是任何职业都需要的能力,是其他能力形成的基础;公关类课程主要是用来强化公关能力、就业能力以及创业能力等社会能力训练的课程;职业群专业课程,是面对一个职业群的专业理论课和技能课,今后的就业者应当掌握的不是一种职业知识技能,而是应当具备胜任一类职业的能力。
(三)课程实施方式灵活化,重视学生个性差异
1、使用自定步骤的学习来适应个人需求
“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5]我们今天把重点应放在教育与学习过程的“自学”原则上,而不是传统教育学的教学原则上;这种自定步骤的学习能更好的实施因材施教,真正实现教育的个性化。
第一,按照每一个学生的要求和才能,给每个学生布置一个学习计划。
第二,学生用来学习的时间,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划分为:个人学习时间、小组活动时间和教学时间(个别的或大组的教学)等。学生大部分时间按一定的进度自主学习,遇到疑难问题或值得探讨的问题是可以在小组或大组当中互相讨论与辩论,百思不得其解或有必要进行深入讲解时,由教师进行个别的或大组的教学。
第三,改革教学管理上过于呆板、重形式(如按时上课、上足课时等)和不重教学效果的传统做法,教学管理应转向对学生选课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上,建立学生导师制,一个教师长期指导4—5名学生,帮助学生提高自学时间的利用率。
第四,严格考试制度,改革考核办法。考试没有统一的时间,也没有统一的试题,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等学完某单元后,即可向老师申请测试;只有测试合格后,方可学习其它单元的课程。以质量求生存,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只有组织严格的考试,才能保证职业教育的质量。
2、教室结构的改造。学校的建筑物已没有必要再设计成那种只能容纳四、五十人的各个教室了,学校内部建筑应新颖而且有创造性:设计成带有活动隔板的、可供多种目的之用的房间和分割的小房间,可以随时供大组或小组或个人学习之用,大的地方可以作为开展辩论的场所。
3、创建良好的客观物质条件。应使学生的学习中心逐步从课堂统编教材转向图书馆、多媒体微机室、实验室和实训中心等。图书馆的人均座位数、计算机人均台数、实验室和实训中心的人均设备套数都要大幅度增加。应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校园网和因特网。学生可随时在网上通过软件进行各种内容、各种形式的仿真技能训练或者“重温”实验过程。
总之,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应强化为受教育者职业生涯奠定基础的价值趋向,以便为我国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具有继续学习能力、适应职业变化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