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 码:
  •  
针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宏观研究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1-03-15

当下我国正进入城市化、信息化、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面对目前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造成一定范围就业供需矛盾,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城市失业人员、农民工就业困难,找不到适合工作岗位。尽管国家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促进就业,但就业仍牵动着社会各界。另一方面,面对企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换代和转移,企业缺乏适用的技术工人和高技能人才。就业市场出现供需不畅的结构性矛盾。为什么?这就需要审视和考量我们的教育制度,特别是职业教育制度。

从目前我国教育现状来看,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的基础教育的目的不明确、定位不准确,使得基础教育长期为精英教育,为少数精英成长服务,国家有限的经费和主要的教育视线都集中在普通高等教育,以培养高、精、尖人才为导向,从而忽视了应用型、技能型、职业型人才的培养,其结果是可以想象的,一方面科技的发展、企业的进步的不到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另一方面学难致用造成的教育浪费。

尽管从理论层面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鼓励和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走出去、引进来,学习和引进了世界上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方法,对我国职业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就现状来看我国尚未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职业教育存在政策和制度上的缺失,使得我国职业教育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和功能。

经过新时期三十年职业教育的发展,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学校层面,对职业教育的研究都集中在微观的操作层面,即职业教育的方法论,注重研究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等等,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丰富成果。但职业教育性质、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职业教育的教育功能、职业教育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等的宏观研究缺失,造成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长期目的性不明确,人才培养不能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加强我国职业教育宏观研究,引导职业教育科学持续发展,实现受教育者充分而满意的就业,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需求就显得十分重要。

首先、加强职业教育性质研究,确立职业教育的基础性教育地位。

就本质而言,教育首先是提高受教育者的社会适应和生存能力,也就是教育的职业性。从接受教育的对象来看,能够通过普通高校接受精英教育,成为研究型人才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一般占同龄受教育者的5%—15%,而余者都要从事某种职业活动来创造社会财富,获得社会生存。可见职业教育是绝大多数受教育者获取生存能力而接受的一种或多种技能的教育以及技能创新与提高的教育。职业教育首先是一种取得生存能力的技能教育,通过职业教育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为社会生产提高适合的劳动者,满足社会需求。职业教育是为广大受教育者服务的,是社会一种基本教育形式,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应具有基础性教育地位。同时还应该明确的是: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并列的一种教育形式,而不是教育体系中一个层次,职业教育应有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国家要注重职业教育的发展,把职业教育作为国民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加强职业教育宏观管理研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

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职业教育管理条块分割、政出多门,既有教育部门管理的中、高职教育,也有劳动保障部门管理的中高级职业培训教育,还有其他部门管理的各类职业教育培养与培训,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从教育部门来看,由于长期受学科教育的影响,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岗位性、技能性不凸显,有的区域职业教育沦为普通中高等教育的补充,成为二流教育。

各类职业院校为争地位、求生存,不得不忙于升格,中职升高职,高职升本科,贪大求全,造成职业学校没有办学特色,呈现出趋同性景象,培养的学生缺乏就业岗位职业适应力和岗位竞争力。而其他类型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往往只注重就业岗位的技能教育,忽视相应的人文素质教育、专业理论教育及技能拓展培养,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很难适应产业升级和技术的进步。

因此,从国家层面来说,要加强职业教育的宏观管理研究,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从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职业发展性来规划和管理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这个管理体系,应该包括职业教育的目标管理体系、职业教育的培养规格和类型管理体系、职业教育考核与评价管理体系、职业教育学历学衔管理体系、职业教育的院校管理体系及职业院校师资管理与培训体系等一系列职业教育的宏观管理体系,突出职业教育的基础性、统一性、职业性、发展性、完整性,打破部门和行业管理及政策壁垒,让各级各类职业院校享受同样的政策和待遇,平等发展。

同时,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让本应由职业院校层面加以研究探索的教学教育的微观过程归位于学校,鼓励职业院校根据自身特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制定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发展规划,探索符合各自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过程,突出学校的专业特点和培养特色,使培养的学生最大限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人才的需求。现在的状况是政府管理部门的角色错位,本应政府层面解决的职业教育宏观管理缺失,各级政府部门热衷于职业教育微观过程的管理,千校一面,从而限制和制约了职业院校的个性发展,使得职业教育沿着传统教育模式运行,与职业岗位需求、企业发展、社会需要脱节,使得职业教育失去它原有的价值。

第三、加强职业教育结构研究,建立合理的职业教育结构体系。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式,应该有其完整的结构体系,这个体系应包括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直至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同时也应有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体系,做到培养与培训的统一。职业教育的结构要合理,应该看到,我国职业教育的基础和重心在中等职业教育,中职教育承担着培养数以亿计的合格劳动者的职责,中职教育在职业教育中起到基础性作用,在国家职业教育发展中要重点培育与扶持,使之大力发展,将来扩大义务教育领域应充分考虑到中等职业教育

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承担培养数以千万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使命,主要有职业技术学院、高级技工院校和应用型大学来完成这一神圣使命。这部分院校承担着我国高等教育85%培养使命,可见高等职业教育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培养着大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推动我国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企业发展。国家要创造条件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让各类高职院校在实施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平等政策条件,使学校平等竞争发展,造就大批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高职院校。

稳步探索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随着科学发展、技术进步,岗位技能的精细化、高端化和专业化发展,必将推动职业教育向更高领域发展,以支撑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此,国家要从职业教育的角度出发,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技能研究型人才培养,这就需要适度合理的发展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把握职业教育制高点,推动新技术革命的发展。

第四、加强职业教育观念研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职业教育

中国职业教育历史较短,现代职业教育刚刚起步,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人们对职业教育存在一定的偏见。同时也由于教育制度的制约,使得优秀的、适合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没有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现在的各级学校入学制度、招生制度,往往是分数至上,优先安排重点学校、普通教育学校招生,而后才是职业学校招生,没有考虑到学生发展潜质,这在制度层面就使得职业教育沦为失败者教育、二流教育,职业学校成为三流学校,使得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生源没有按学生学习能力发展趋向合理分流,造成教育资源使用不合理,出现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极分化,加大职业学校教育和管理的难度,造成职业学校社会负面影响,也影响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声誉。

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缺乏合理的立交桥,两个类型教育之间缺乏互通机制,客观地矮化了职业教育,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职业教育普通化的趋势,职业学校在相当地区、相当层度上挤上普通教育和普通高考独木桥,普通教育挤占了职业教育的资源,失去发展职业教育的本来意义。可见,要切实发展职业教育,必须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让全社会充分认识职业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这首先要从制度层面进行改革,改革招生和入学制度,实施招生入学同一批次分类引导,按照学生的能力发展需求,合理引导学生接受不同类型的教育,实施因材施教,让适合职业教育的、有良好职业发展前景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同时架构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的立交桥,让学生合理互通、适时分流,给各类学生有充分学习和发展空间,发展学生潜能。只有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平等而自由的发展,才能提高全民职业教育观念,提升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推动职业教育大发展,才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职业教育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