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 码:
  •  
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的内....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1-03-15

一、职业教育“双师型”概念的由来

“双师型”概念最早由工科类专科学校在实践中提出。1990年12月5日时任上海冶金专业专科学校仪电系主任的王义澄在《中国教育报》发表了《建设“双师型”专科教师队伍》一文,文章主要介绍了上海冶金专科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具体做法。

“双师型”概念最早上升为政策层面的表述是在1995年原国家教委《关于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通知》文件,《通知》中“申请试点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的基本条件”的第四条指出:“有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课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其中1/3以上的‘双师型’教师”。通知还在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中要求:“师资队伍建构合理,水平较高。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基本达到‘双师型’要求”。

此后,1997年召开的首次全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座谈会也指出:师资工作“以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为重点”。《国家教委关于高等职业学校设置问题的几点建议》中第一条对于师资状况有一项规定:“每个专业至少配备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2人,中等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本专业非教师职称系列的或‘双师型’专任教师2人”。

此后,1998年颁布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中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指出:“要采取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见习和锻炼等措施,使文化课教师了解专业知识,使专业课教师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注意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或聘请他们做兼职教师。要重视教学骨干、专业带头人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进一步明确指出:必须“加快建设兼有教师资格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演变与解析

“双师型”师资队伍伴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而产生。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双师型”师资的内涵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双师型”师资内涵的发展变化大体经历了以下历程:

(1)“双职称”说。“双师型”教师就是讲师+工程师。“他既是讲师、教授,同时还应是工程师或高级工程师,即所谓的双师型教师”。 此后,在政府文件中也广泛应用。如2000年1月17日教育部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并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界定为: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会计师等。“双职称”说是“双师型”教师最初的含义,“双师型”的名称也是据此提出的,它是当时我国职业教育还没有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下的一种提法。这种提法无论是从我国目前的职称评审制度,还是个人的经历和能力考虑,同时具有两个职称的教师在现实中是比较少的。原因是“双师型”教师绝不仅仅是两个职称(资格)的简单相加,而是代表在两种不同工作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两类不同特性的人才。

因此,诸如“职业院校中专业实践能力较强的专业教师,可按照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条例的规定再评聘第二个专业技术职务(或任职资格),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提法是缺乏可行性的。允许职业院校存在多个职称评定系列可能是促使这类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但由于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人为地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属于人事部门的干部系列,一部分是属于劳动部门的工人系列,这两个职称系列无论在人才价值观上,还是在社会地位和待遇上均是不平等、不等值的,所以在现实中也不具有可行性。

(2)“双能力”说。“‘双师型’教师具备两方面的能力:一方面他们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熟悉高等教育规律和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能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另一方面他们又必须对工程实践有足够的了解和经历,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教学环节或实验教学中充分展示出高超、娴熟的技能,成为学生获取专业实践技能的表率。”也有把“双职称”和“双能力”并列起来进行表述的。例如,“所谓‘双师型’教师,就是同一位教师,既是理论教师,又是实训教师,他既能担任专业理论的教学工作,又能胜任专业技能的训练工作,还能指导学生进行生产实习”。这种提法是随着国外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理论在我国的推广和实践而形成的,人们从使用的角度把既有教学能力,又有社会实际能力;既有理论教学能力,又有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师作为“双师型”教师。由于能力是一种潜在的东西,难以具体化,“双能力”说也难以作为对教师进行评价、考核、聘用的标准。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