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 码:
  •  
“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特色、....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1-03-17

“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简称“学工交替”模式),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学校的理论学习与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交替进行,之间没有截然分明的时间段界限。在很多时候,学生往往是先参加企业实践,然后回到学校进行理论知识学习。有的职业教育院校安排学生在一、三、六学期进入企业实习,以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工艺规划、现场操作等岗位素质和要求,同时感受企业文化,提高学生对企业环境的适应能力。这一做法,与当今英国的“三明治”式职业教育(www.lifedu.net/news/zhijiao/)模式很相似。

在“学工交替”模式中,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而学生则具有“学员”与“员工”的双重身份,企业与职业院校之间血脉相通,将学习与实践的两个教学场所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1、“学工交替”模式的特征

“学工交替”模式的几个具体特征,首先是学生先进入企业实践,而后进入学校学习。这一举措打破了传统职业教育(www.lifedu.net/news/zhijiao/)中先理论学习,后进行生产实践的旧模式,更突出了实践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确立了实践的主导地位。学校根据学生的岗位能力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技能强化;学生在企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学习目的明确,主动性强。

其次,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工交替”模式中,企业不再处于配角的地位,同样也是教育的实施者。企业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机延伸,学校则成为企业的人力资源仓库。学校的专业教学与企业的岗位技术要求紧密结合,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另外,学生具有“学员”与“员工”的双重身份,不在是传统意义上的“院校学生”,能够学会以企业员工的视角看待问题,以企业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培养出“企业人”的思维方式。

最后,“学工交替”模式也赋予了企业教学场所的身份,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实习基地,通过人才培养这条主线,使企业和学校实现有机的融合。

2、实施“学工交替”模式的必要条件

想实施“学工交替”模式,作为职业教育院校的负责人和教师,要对产学合作、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有充分的认识。合作企业除了要对职业教育(www.lifedu.net/news/zhijiao/)有全面的认识,积极配合职业院校之外,还要求生产规模较大,生产技术能够达到国内同行业的先进水平。

作为来自院校的专职教师,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作为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要具备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较高的技术操作水平,了解教学规律,拥有良好的表达能力。无论是专职或兼职教师,都应成为“双师型”教师。

在构建课程体系开发的过程中,学校和企业要各司其职。学生在校学习和企业实践的时间比例,大致为1:1,实习期间企业负责开发设计相关的技术课程,组织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并对学生在企业期间的表现进行监督和评估。

3、“学工交替”模式的优势

“学工交替”模式的优势,在于企业需求与学校培养的一致性,学生的能力能够与企业岗位需求实现“无缝对接”,适用于对岗位技术要求较高的企业。实施“学工交替”模式,对于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促进学生的就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企业的合作,既能够为企业培养出需要的人才,也能够克服学校实习条件不足的劣势,扩大办学的规模和质量。

4、“学工交替”模式存在的不足

首先,是学校对合作企业总体条件的要求较严格。由于学生在企业参加实习的时间比较长,参与的岗位技术含量比较高,因此对企业的生产规模、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的要求都比较高,所以寻找合作企业的难度比较大。同时,企业由于实施“学工交替”模式要付出较大的培训成本,在未获得国家和社会补贴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对此并不积极。

其次,由于学校教学计划与企业生产计划安排之间的冲突,导致学校的理论教育受制于企业生产。学校的理论教学计划,一般都是根据学年或学期制订,具有相对稳定性;而企业生产计划,要随着市场需求、产品类型和原材料供应等多种因素随时进行调整,致使学校的教学计划赶不上企业生产计划的变化。企业生产也会遇到旺季和淡季,生产周期的安排有时难以稳定持续地保障学生的实践。

最后,从法律角度分析,“学工交替”模式下学生要长期在企业参加生产,其是否具有企业员工的身份,薪酬和福利保障等都没有明确的定位,会造成社会上对“学工交替”模式的误解。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