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初的职业教育,起源于清朝末年的实业学堂。与世界其他国家不同的是,我国近代的职业教育发端,其引进时间甚至早于普通教育。
清朝末年,我国国力衰弱、财政枯竭、军事软弱,导致列强纷纷入侵。在这种形势下,许多开明官僚和知识分子提倡引进“西学”,变革图强,通过兴办实业和发展科学技能强军救国。面对社会的呼吁和日益凋敝的国情,清政府不能不有所触动,开始下令在全国各地兴办实业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批职业教育(www.lifedu.net/news/zhijiao/)院校。
清末的实业学堂,分初、中、高三等。初等实业学堂开设有农业、商业、商船三类,修业三年;中等实业学堂相当于中学程度,由农业、工业、商业、商船四类,修业期预科两年,本科三年。高等实业学堂分类同中等,修业期预科一年,本科三年。可见,当时的学制与现代截然不同,当前有些人直接套用现代学制,认为初等实业学堂相当与小学,中等实业学堂相当于中学,高等实业学堂相当于大学,这样对比并不合适。
我国近代最早的实业学堂,是开办于同治五年(1866年)的福建船政学堂,招收14—18岁的少年学生,主要开设轮机、驾驶、枪炮、电报等科目。但是,我国第一部职业教育法,是在20世纪初才颁布的。
1903年11月,清政府颁布了由张百熙、张之洞等人制订的《奏定学堂章程》,这是我国第一份成文的职业教育法律。《奏定学堂章程》中规定,实业学堂同普通学堂一样分为三类,其中最高级为高等实业学堂。高等实业学堂分设农业、工业、商业、商船四大门类,招收普通中等学堂毕业生和年满18岁以上的同等学历者,普通中等学堂毕业生无须考试,凭学历证明就可以直接入学,同等学历者必须通过考试才能入选。
高等农业学堂和商业学堂都设立本科和预科,预科均为一年毕业,本科除农业学堂的农学科为4年毕业,森林学、兽医学、土木工学等都是3年毕业。高等商业学堂本科3年毕业,不分科。高等工业学堂只有本科,3年毕业,分为应用化学、染色、机织、建筑、窑业、机器、电气、电气化学、土木、矿业、造船、漆工、图稿绘画等13科。高等商船学堂也只有本科,分为机轮、航海两科,均为5年制。由此可见,这些实业学堂完全具备高等职业教育(www.lifedu.net/news/zhijiao/)院校的性质。
《奏定学堂章程》详尽规定了实业学堂三大类课程设置:一为“专门科目”,即关于实业的专门科目或专业课,占全部教学时间比重最大;二为“实习及实验”,即关于实业专门学科的实际联系,以辅助在教室中所教的书本理论;三为“普通科目”,即关于普通学习所设的科目或文化课。尤其进步的是,一些职业学堂删去了当时被视为最重要的“读经讲学”一科,这在当时是相当大的思想转变,也是非常大胆的改革。
实业学堂的共同宗旨是:振兴农工商各项实业,为富国裕民之本。与初等和中等实业学堂相比,高等实业学堂相对更受重视。当时规划的教学目标是,高等农业学堂“以授高等农业学艺,使将来能经理公司农务产业,并可充各农业学堂之教员管理员”为宗旨;高等商业学堂“以授高等商业教育,使通知本国外国之商业、商情及关于商业之学术法律,将来可经理公司商务及会计,并可充各商业学堂之教员管理员”为宗旨;高等商船学堂“以授高等航海机关之学术技艺,使之可充高等管驾船舶只管理员教员”为宗旨。这些实业学堂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的技能型人才,如作家、思想家鲁迅与铁路专家詹天佑,在少年时代都曾经于实业学堂学习轮机驾驶。
然而,《奏定学堂章程》虽然对各实业学堂办学宗旨有明确规定,课程设置门类也比较齐全,但限于当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及经济落后的社会状况,导致实业学堂所设的大部分课程无法实施。尤其是旧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的影响,轻视体力劳动的传统意识难以根除,即便开出一些实业课程,也不过是书本上讲农学、商学而已,真正让学员去务农或经商,是难以办到的。
所以,作为我国职业教育(www.lifedu.net/news/zhijiao/)发端的实业学堂发展十分缓慢,以高等实业学堂为例,从1898年到1910年间,在清政府学部立案的高等实业学堂仅仅有17所,学生也不过2000余人,相对当时社会对实用技能人才的需求,几乎是微不足道的。
我国清朝末年职业教育发展缓慢的原因,关键在于清朝政府仅仅是想通过引进某些实用技能教育,借此加强国力,实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以维护其腐朽僵化的封建统治。而近代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能够飞速发展,无一不是建立在社会思想观念大转变和社会制度大变革的基础上。因此,清朝末年的社会大环境,其封建守旧的思想意识形态和专制的皇权制度,本身就是对我国近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