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 码:
  •  
河北:十万农民读中职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1-03-18

今年,河北省中职招生40多万人,其中农民近10万人,占中职生的比例近25%。为什么中职招生出现了这种前所未有的现象?这种现象又意味着什么?

景贺宁是河北巨鹿县南花窝村的果树专业户。2008年春天,他家刚刚坐果的桃树出现斑驳黄叶,浇水打药怎么都不管用。景贺宁打通了邢台农校的求助电话,请来老师才解决了问题。“这些年,年年种果树,年年提心吊胆,就是因为不懂科技。今年春季,农校在村里招农民上学,我立即报了名。”

30多岁、拖家带口的农民景贺宁能够接受有中职学历证书的系统的职业技术教育,得益于今年4月以来,由河北省教育厅、省委组织部和省农村工作办公室联合推出的“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农村改革发展带头人工程”。这项工程由骨干职业学校牵头,单独编制教学计划,教学地点设在村镇,招生面向全省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年龄在45周岁以下、有专业生产项目的农民。学生享受全日制中职学生待遇,实行学分制管理,边学习技术、管理、营销、政策法规及实用文化,边生产实践,用2至5年时间完成学习内容。送教下乡受到农民的热烈欢迎,邢台农校原计划招收农民学生5000人,仅半个月就突破了招生名额。

灵寿县南朱乐村有种植蘑菇的传统,过去种植只凭经验不凭科技,农民茶余饭后就是晒太阳、打麻将。今年4月,县职教中心在村里招生,办起了食用菌种植班。每到讲课日,几百人的教室座无虚席。村民李俊九说:“我家有20多个食用菌大棚,老师帮我引进了茶树菇、杏鲍菇等新品种,价格比以前的品种要高三四倍,估计今年能多收入40多万元。”

“农民中蕴藏着极大的学习热情和对科技的渴望,对于已经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农民来说,简单的技术培训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职业教育的改革要从为教育办教育,尽快转到为经济办教育的定位上来。”邢台农校校长关林柏说,“学校购买了15辆‘送教下乡支农车’,配置成‘流动多媒体教室’。全校110名涉农专业教师,每天都有25名教师奔走在农民的家门口和田间地头。”

邢台农校副校长李克军是位果树专家。他说,给农民学生讲课,他们提出的问题很专业,面对这些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又有生产经验的“新生”,自己很快就能找到专业教学的感觉。这样的教学能在办学的同时产生生产效益。

河北省教育厅职成处处长王晓飞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0万农民学生,若按每校3000人计算,需要30所学校,若每校新建需投入1亿元,则需30亿元。而把办学场所放在农村,不仅节约了大量教育投入,还解决了学生实践的问题。他告诉记者,随着农村职教发展模式的改革,学生评价考核方式也必须有所突破。除了学生作业及考勤制度,获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外,还要在生产实效上考核。这就是农民家庭经济的产品品质要提高,生产规模要扩大,市场运作能力要加强,带头作用要显著。

“河北省有5万多个行政村,以前全省100多万中职学校在校生中,学习涉农专业的只有几千人。河北农业生产并不发达,职校的农业专家无课可教,有的调走,有的转行。现在,改革了职教的发展模式,不仅学校把调走的教师又请了回来,而且实现了‘既让农民有业,又让农民乐业,让想学农的人有学上’的目标。”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李胜利这样说。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平台